本報濟南8月1日訊 針對行業協會“半官半民”、職能不清等問題,《意見》要求,逐步推進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探索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推動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2014年6月底前提出脫鉤方案,確定一批行業協會進行試點,同時試點一業多會。2015年基本完成全省性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研究制定實行一業多會的具體辦法。
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間組織共40515個,其中社會團體17745個,民辦非企業22694個,基金會76個,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層次分明、覆蓋廣泛、特色明顯的社會組織體系。日前,省民政廳出臺新規,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同意。
同時,省民政廳下放了兩項登記權限。將異地商會登記權限由省民政廳下放至設區的市級民政部門,將非公募基金會的登記權限由省民政廳下放至設區的市和縣(市、區)級民政部門。
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徐建國告訴記者,異地商會在吸引省外商人來魯投資創業、繁榮地方經濟等方面具有很大潛力,以前只允許省際異地商會登記注冊,現在允許市際異地商會也可登記成立,異地商會的注冊登記要堅持地域對等原則,發起人要具有代表性、廣泛性。
此外,《意見》提出,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通過開展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群眾健身、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根據國家出臺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我省實施意見,明確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程序、資金安排和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