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時報7月24日訊 近日,北京多部門聯合出臺出租房新政,禁止群租。相關通知明確規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 5平方米,每間房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否則將被視為群租房給予處罰。記者探訪濟南群租房發現,目前濟南尚無針對人均租住建筑面積的界定標準,一間70平方米的出租屋被隔成"格子間",住進了20個人。
月租1600元的房子群租后收益增兩倍
在濟南,群租房現象主要集中在市區老舊小區和學校周邊。23日,記者探訪了市中區桿石橋附近一處群租房源,面積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被隔成三室一廳一廚一衛。面積稍大的兩個房間內各放置了4組高低床,上下鋪全部加起來能住16個人;由小型客廳隔出的小臥室,滿滿當當擠放著兩張高低床,又能住 4個人。加起來,這個"格子間"一共住了20個人。
在此租住床位的小李告訴記者,每個月的房租為240元(下鋪250元),入住之前還要交100元作為押金。"我們稱之為'房東'的人是不是房主一直是一個謎,因為這個'房東'很年輕,以租房為生。除了這套房,他在民生大街、洪樓等多處都有房源在以群租的形式出租。"小李說。
記者了解到,周邊同樣戶型、裝修簡單的房子平均租金只有1600元左右,而小李所租住的房子一個月租金是4900元,是普通房屋出租的3倍之多。所有入住的租戶只簡單地簽訂了一個租房協議,每月交房租了事,從來沒有去相關部門備過案。群租房租戶以備考或實習學生及剛找到工作的職場新人為主,雖然對租住房子的生活條件存在各種不滿,但低房租是他們持續忍耐的根本原因。近年來,每到房屋租賃高峰期,房主還會相應提高租金。以記者探訪的房子為例,兩年之前每張床位的租金只有190元,現在已經漲到240元了。
人均租房面積濟南尚不設限
北京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規劃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公布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濟南尚無對于人均租住建筑面積的界定標準。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濟南市租房市場主管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作為一線城市,外來人口較多,群租現象也較為突出,相對而言,濟南的群租現象雖然目前并不普遍,也是監管重點之一。不過從實際監管的情況來看,難度較大,目前并沒有比較有效的監管和處罰措施。
"單從監管方面來看,租房市場由于其存在零散性,監管不能單靠一個部門,需要多部門'齊抓共管'."該負責人表示,北京近期群租房通知由公安局、建委、規劃局等多個部門聯合出臺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記者張曉莉)
延伸閱讀
限制群租收效微 增廉租房是王道
雖然濟南并沒有出臺關于群租房問題的相關文件,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2006年、2007年、2009年上海和北京均出臺了群租房政策,但從實施情況來看收效甚微。
2006年,上海市出臺加強房屋租賃管理相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一間房屋只能出租給一個家庭或一個自然人,家庭人均承租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2009年,上海又明確規定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積不得低于 7平方米。2009年,北京市也出臺了類似政策。
紅頭文件不少,但是隨著房價的上漲,租賃市場的需求不減,這些規定并沒能約束群租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群租房之所以會
出現并在一線城市比較普遍有其存在的"經濟基礎",這是低收入群體應對城市高消費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一些人完成由學生到職業職場人角色轉換的緩沖平臺,所以以堵為主的政策沒有執行的"市場"。
公共管理學者丁兆林認為,在房價帶動房租上漲的背景下,對于群租的"一禁了之",只是主管部門一種看似美好的愿望而已。變堵為疏,增加政府供應公租房和廉租房房源才是解決群租現象的根本之道。 (記者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