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報7月21日訊 (記者朱士娟)記者從山東大學獲悉,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終身教授王克明因病醫治無效,于7月20日13時01分在濟南逝世,享年74歲。
王克明院士1939年3月2日出生于浙江樂清,1961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物理系。歷任山東大學物理系主任、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加速器應用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波姆物理學會科學成員,第四、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核物理學會理事,山東物理學會理事長等職。王克明院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事業和離子束研究事業,為我國教育事業和核物理與核技術學科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為深切緬懷王克明院士,根據安排,山東大學在中心校區知新樓C座一樓大廳設立王克明院士吊唁廳,吊唁廳接待時間從7月20日17時至7月22日11時。王克明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定于7月22日13時30分在濟南市粟山殯儀館舉行。
王克明院士生平及主要成就
1939年3月生于浙江省樂清市,籍貫浙江樂清;1957—1961年在山東大學物理系學習;1961年留校在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1978年考取出國留學預備生,1980年1月至1982年2月訪問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貝尼)和加拿大蒙德利爾大學;1992年國家人事部授予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2001年“離子注入光波導和缺陷研究”獲教育部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研究成果“粒子與光電材料相互作用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記者朱士娟整理)
相關新聞
“平民院士”永遠地走了
幾十年堅守實驗室,是嚴師更像學生的慈父
時間定格在2013年7月20日13時01分。王克明教授永遠離開了他喜愛的實驗室和學生,中國物理學界一位明星至此隕落。雖然王克明教授已經離世,但他對科學的執著精神卻永遠鐫刻在中國的科學發展歷史上。那位滿頭銀發、樸素著裝、有著學者風范的先生已經遠去,而他卻永遠留在他曾教誨過的學生心里。
“平民院士”幾十年堅守實驗室
身為中科院院士的王克明生前并未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見過他的人都對他的滿頭銀發、謙和儒雅、樸素的著裝印象深刻,為此,有人也將他稱為“平民院士”。與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數月都不能見上導師一面相反,王克明教授生前執著地堅守實驗室。“只要王教授不出發,除了晚上在家休息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實驗室,甚至晚上12點以后打電話,他都在做實驗。”山大一位老師回憶說。而王克明教授生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實驗室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與實驗室相伴了這么多年,感情已經很深,如果外出幾天不能回到實驗室,心里總是感覺很難受,好像失去了什么東西一樣。
雖然現在實驗室依然矗立在那里,那個整天埋頭實驗的老先生卻永遠地走了。“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可是,我還是習慣稱呼您王老師,因為您平和、親切。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走上物理學科研這條路,基本與安逸享樂無緣了。您好好歇歇吧。沉痛悼念王克明院士。”王克明的一個學生在網上哀悼逝去的王克明教授。
他是學生的嚴師更像朋友和慈父
王克明教授生前執著地堅守實驗室,對他的學生來說,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他所帶的研究生,在科研上有疑問,只要到實驗室就能見到王克明教授。王克明教授生前對那些喜歡提問題,喜歡問問題的學生更是偏愛有加,每次學生都是滿意而歸。王克明教授的學生回憶說,每當他們提出不同的思路時,老師總會認真聽完并探討,其中不乏爭論的情況,甚至有些時候,雙方為了一個話題爭論得面紅耳赤。
王克明教授生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將他和學生的關系定義為導師和朋友,而在他的學生眼里,王克明教授更像一位慈父。“王老師既是老師又是朋友,他還有一種父親的感覺。”王克明教授的一位學生回憶說。 (記者朱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