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7月12日電(記者張志龍)山東德州市監察局6月底約談某局領導,要求該局與其掛靠的中介機構限期脫鉤。至此,山東省德州市77家無證照、掛靠政府部門、不規范運作的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摘掉了“官帽子”,37名縣處級以上兼職干部、17名公職人員從中“退位”。
據介紹,德州市較早認識到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的經營主體不規范,無照、掛靠、超范圍、異地經營;有的與政府部門未脫鉤或明脫暗掛,依附行政職能開展中介服務,個別中介機構甚至與主管部門進行“收益分成”,等等。此類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群眾說它們是“打市場牌子,戴政府帽子,收企業票子,為官員提供兼職位子”的“二政府”。
從去年8月,德州市組織市監察局、民政局、財政局、審計局等七部門聯手,對市一級在民政部門、編制部門、工商、稅務部門注冊登記的212家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進行專項清理。查出無照和不規范經營中介機構29家,社會團體48家,有經營服務性收費的事業單位6家,涉及主管部門30個,違規資金總額3950多萬元。未經組織部門核準在社會團體兼職的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37人,在中介機構兼職的公職人員17人。
隨后,德州市對查出的問題實施整改。對未經法定程序審批、登記而從業的中介機構,依法予以取締。對與政府部門未脫鉤的中介機構限期脫鉤,酌情分別予以取締、拍賣或劃轉國資部門。德州市規定,對不經組織批準在各類社會團體中兼職的縣處級以上干部,對其所在單位提出批評,對其個人進行誡勉談話,限期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