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陸是山東大學的一名大一新生,剛到濟南不到一個月,想著做個兼職,掙點零花錢,就在趕集網(wǎng)上,填寫了份簡歷,過了幾天就有人聯(lián)系她,稱這有份網(wǎng)上刷單的兼職要不要試試,不料刷單刷出去的3600元錢再也沒被返回來。
9月20日,山東威海市民張女士通過微信朋友圈發(fā)消息稱,要注意防范敲門送福字的人,對方可能會下迷藥偷孩子。記者從威海環(huán)翠警方了解到,目前他們尚未接到此類報警,雖然不排除這一消息為網(wǎng)絡訛傳,但它也能起到一個警示作用,希望廣大市民對三種“上門服務”類犯罪加以警惕。
網(wǎng)帖
送福上門是為偷孩子
20日,山東威海市民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內發(fā)布以下消息:“緊急通知!!!青島來威海十幾個送福字的人,兩人一伙,見到倆人堅決遠離!不要開門!!立馬報警!!敲門送福字,其實是迷藥偷孩子的!動動手指幫忙轉發(fā),將他們繩之以法!威海地區(qū)的家長注意了~是真事……”
此條內容發(fā)布后,張女士的多名微信好友予以轉發(fā),一時間大家對此議論紛紛,不少家長看了心存擔憂。
答疑
尚未接到“偷孩子”報案
21日,記者就此咨詢威海環(huán)翠公安分局工作人員得知,目前警方尚未接到和以上內容相關的“偷孩子”報警,同時他們使用手機微信搜索比對時,也發(fā)現(xiàn)外地有人轉發(fā)這樣的消息,但一時找不到消息源點。
“也許外地曾發(fā)生過這樣的案子,所以有人制作了提醒消息發(fā)在微信上。”民警表示,“不論是不是訛傳,對家長們也是一種有益提示。”
提醒
三種上門服務犯罪須防范
針對這一微信內容,環(huán)翠公安分局民警提醒廣大市民,應預防以下三種“上門服務”類犯罪,因為這三種方式都曾在威海市有過報案的真實案例。
■上門送凈水器 安完了就要錢
民警介紹,曾有自稱是“水務集團工作人員”的一男一女登門,為市民付先生家里安裝了一臺凈水器,并說這是水務集團與某公司聯(lián)合為小區(qū)居民免費安裝的。安裝結束,女子要收取398元錢的押金,等一個月后再退回,付先生便交了錢。
事后,付先生咨詢市水務集團得知,他們從未到小區(qū)贈送凈水器。付先生找人查看,家里所謂的凈水器,只是一個價值十幾元錢的假冒產(chǎn)品。
■上門安裝報警器 推銷劣質產(chǎn)品
8月初的一天,一名自稱“港華燃氣工作人員”的男子來到市民李女士家檢查燃氣安全情況,并說李家的燃氣有重大安全隱患,必須購買“燃氣報警器”。李女士輕信了對方,便交了300元錢。后來一查,男子安裝的“燃氣報警器”屬三無產(chǎn)品,根本沒有效果。
威海港華燃氣有限公司表示,凡是打著“港華燃氣”名義讓居民安裝燃氣報警器設備的,都是冒名頂替的騙子。
■上門免費查體 見機下手行竊
民警介紹,幾年前,戚谷疃某小區(qū)一名老太太獨自在家時,兩名自稱是某醫(yī)院醫(yī)生的男子敲開她家的門,說是要為老人免費查體,老太太信以為真。
查體過程中,一名男子通過量血壓等動作吸引老人的注意力;另外一人則假裝幫忙找東西,將老人臥室內幾千元現(xiàn)金偷走。
民警表示,市民遇到以上三種“上門服務”類犯罪的情況,在不確定來者真實身份的情況下,不要輕信,不要開門,必要時可報警咨詢。(趙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