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27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經過12年的工程建設,今天,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境內的大屯、東湖、雙王城三座調蓄水庫全部達到蓄水運行條件,標志著山東段工程全線試通水成功。
記者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最北端——大屯水庫看到,遠調而來的長江水在跋涉了一千多公里以后,最終到達這里。在給德州當地提供水源的同時,還可以適時提閘,給河北、天津地區應急供水。
山東段工程自5月25日開始分段試通水,七級泵站,六大輸水河道、干渠,南四湖、東平湖兩大調蓄湖泊和穿黃隧洞工程均已試通水運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具備通水條件。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副局長王組利說:“意味著,咱們每年有能力調引長江水15億立方,這將是我們山東經濟建設最大的戰略水源。”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取水,分三路向西北、華北、華東等地區供水。東線工程縱貫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山東段全長1191公里,遠調而來的長江水,可為山東13個市、68個縣市區供水。
記者在南水北調膠東輸水干線上的雙王城水庫看到,長江水出東平湖以后一路向東,在這里經過調蓄之后再送往膠東半島。由于這條調水線路是借用引黃調水線路,也就是說,通水以后,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三種水源能從這里源源不斷的送往膠東地區。
濰坊雙王成水庫綜合科科長閆飛說:“正式通水以后,雙王成水庫每年可調蓄水量達到6357萬方,其中向壽光城區和周邊高效農業年供水量可達到2000萬方,剩余的4357萬方,送往青威煙等膠東地區。”
長江水出東平湖,一路東流山東半島,一路自流向北,在地下70米的地方從黃河河床下穿過,與黃河立體交叉后進入魯北地區。487公里的南北輸水干線和704公里的東西輸水干線,在齊魯大地上編制出T字形大水網框架。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副局長王組利說:“將會實現山東境內的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水的優化配置,同時,由于新增長江水,實現原先對占用農業水源、地下水源的回歸,會極大地促進山東農業經濟和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