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濟南6月23日電(記者 吳書光 陳灝) 一起涉案價值13億余元、銷售區域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特大假發票案日前被山東警方偵破。在這起案件中,造假者輾轉多地造假售假,牟取暴利。
“有人將3份面額巨大的假發票開給了利津縣某建筑單位,其中一張面額是167萬元,另外兩張都是幾十萬元。”2012年11月14日,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警方接到匿名舉報電話。
東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牽頭特警、派出所、國稅局等單位辦案人員組成專案組。調查發現,一個制售假發票的團伙在東營市內發放業務名片,購票人通過短信提供發票名稱、內容和金額,制票者將假發票通過快遞公司寄出,并提供收款銀行賬號。
專案組輾轉多地,找到了位于杭州市某小區出租房內的制售假發票窩點,并于2012年12月20日晚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據3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只是打工者,真正的“大魚”還沒有浮出水面。
很快,“大老板”朱某的藏身之地被鎖定在北京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區內。專案組蹲守3天3夜,摸清嫌疑人活動規律后,于2012年12月28日晚抓獲以朱某為首的4名犯罪嫌疑人。
東營市公安部門近日通報稱,朱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被依法逮捕。至此,這個涉案價值13億多元、銷售區域遍及31個省份的特大制售假發票網絡被徹底搗毀。
警方查明,以朱某為首的這一團伙從2009年開始制售假發票,先后偽造國家機關及公司、企業印章800余枚、成品及半成品假發票20余萬份,銷售的假發票涉案票額13億余元。朱某等人從中獲利數百萬元,直接給國家造成的稅款損失則是幾千萬元。
據介紹,以朱某為首的制售假發票團伙組織嚴密,假發票的印制、運輸、接貨、批發、零售層次分明,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鏈。尤其是朱某等人實行交易“零接觸”,給公安機關偵查帶來困難。2009年以來,雖然警方多次搗毀朱某團伙的小型窩點,但朱某屢屢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