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從黃島區環保部門獲悉,該區近年來建立“三大機制”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該區的鎮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所有鎮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其中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3大機制包括目標決策機制、責任落實機制、監督考核機制。記者采訪過程中注意到,在張家樓鎮創新工作機制中,將該鎮環衛工、養護工、綠化養護力量進行整合,成立集“環境整治、道路養護、綠化管護”三位一體的管護隊伍,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護質量。
所有鎮都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記者近日從黃島區(原膠南市)環保局了解到,該區近年來建立“三大機制”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該區的鎮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所有鎮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我們的3大機制包括目標決策機制、責任落實機制、監督考核機制。其中目標決策機制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作為大干300天市容環境十大整治行動之一。而責任落實機制中,為保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按時建成,定期研究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去年,原膠南6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其中,濱海六和社區污水處理項目和六汪鎮示范項目已基本完工,泊里鎮濕地處理生活污水項目、藏南鎮污水處理項目分別完成工程量的60%和40%。”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確保工程質量,政務督查、環保、財政等部門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進行不定期檢查,督促示范項目按照實施方案精心組織施工,嚴格落實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公示制等制度,保障工程進度,完善項目管理檔案,確保示范項目保質保量完成。
早上8點,村里垃圾運到回收站
那么目前黃島區鄉鎮 、村居中環境情況如何呢?記者來到了黃島區張家樓鎮 。從黃島市區出發,沿204國道往西15公里就是“山東省綠化模范鎮 ”張家樓鎮 。早上7點半,張家樓各村保潔員將村里垃圾集中收集到鎮垃圾回收站,不久,一輛垃圾清運車又將回收站里的垃圾裝車外運。該鎮村服務中心主任季進振告訴記者,鎮上給每個村配備了20個垃圾桶,并安排專人專車于早上8點統一運到垃圾回收站,再由鎮負責外運,達到了日產日清。據悉,張家樓鎮 2013年新購置垃圾壓縮車1臺,垃圾桶1200個,并配備到所有村莊,建立了“戶集、村收、鎮運”的垃圾處理模式,實現了村級鎮域垃圾的集中收集、處理。
據了解,近年來該鎮圍繞“改善人居環境、樹立文明新風”的目標,優化鎮村環境,開展鄉村文明行動,倡導文明風尚,軟硬環境齊抓共管,讓這小鎮居民共享生態文明、宜居幸福。
環衛、養護、綠化力量三位一體
記者采訪過程中注意到,張家樓鎮在加強物資器械配備的同時,還加大對道路的植綠補綠和小流域的綜合整治力度,在204國道、藍莓大道等主要道路兩側栽植大葉女貞、牽牛花等景觀花木;對苑莊河、下村河等河流進行生態整治。“以前河道很窄,里面荒草叢生,很多村民都將垃圾扔到河邊,夏天臭氣熏天。河道整治后 ,水變清了、樹變綠了,我經常過來溜達,不比城市環境差。”住在苑莊河附近的劉桂欣告訴記者。此外,張家樓鎮還創新工作機制,將全鎮101名環衛工、養護工、綠化養護力量進行整合,成立集“環境整治、道路養護、綠化管護”三位一體的管護隊伍,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護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