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年輕人的一大關。這一關,莫言沒撈著過。歷年高考卷子上,沒有他的痕跡。這是他人生的一大缺憾。
但,癸巳年夏,莫言的高考夢“圓”了。他的名字上了考卷。
山東作文題是:“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開設專欄,為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并積極回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山東老鄉,心向莫言,高考作文,也跟莫言沾邊。
看看北京的高考作文題,同樣是引用了莫言的話,就沒提莫言。北京作文題所提供材料,是5月15日楊振寧與莫言在北大英杰中心的對話片段,但北京出題者把莫言和楊振寧的名字用“文學家”和“科學家”代替了。這是不點名的點名。雖不如山東人來得實在、具體,但也不孬。網友調侃,莫言押題押對了。
莫言在故鄉,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他沒資格被推薦上大學。他從小羨慕自己的大哥,他的大哥管謨賢,是華東師大高材生。是大哥的許多課外書,填充了他模糊的大學夢。
自己沒有參加高考,就把夢寄托在女兒身上。看看莫言寫的《陪考一日》吧,一個焦慮的父親,一個沒撈著高考但希望女兒替他“圓”夢的父親,躍然紙上:“7月6日晚,帶著書、衣服、藥品、食物等諸多在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著的東西,搭出租車去趕考。我們很運氣,女兒的考場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內培訓中心定了一個有空調的房間,這樣既是熟悉的環境,又免除了來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說: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說,是的,這是佛祖的保佑。坐在出租車上,看到車牌照上的號碼尾數是575,心中暗喜,也許就能考575分,那樣上個重點大學就沒有問題了。車在路口等燈時,側目一看旁邊的車,車牌的尾數是268,心里頓時沉重起來。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趕快看后邊的車牌尾數,是629,心中大喜,但轉念一想,女兒極不喜歡理科而學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這就是那一刻真實的莫言,普通的莫言,他焦慮,他憂傷,他期盼,他無奈,他也祈求上天,他也“阿彌陀佛”,因為他有夢。
誰沒有夢呢?莫言高考,夢沒圓,那是在動亂的年代。可是,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的好多同學,也沒機會參加高考。我們那時需要預選,先通過預選,你才能真正走進考場。許多同學,就因沒通過預選,而黯然神傷地卷起鋪蓋回到了故鄉。多年后,同學相聚,有同學已經成為大企業家了,但依然說,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參加高考的經歷,是讓母親挨了一刀的剖腹產孩子,心靈的傷痕是看不見的,時間不能倒流,經歷無法彌補。
高考,對每個人來說,滋味不同。談到高考,莫言在《陪考一日》中說:“譬如這高考,本身也存在著很多不公平,但它比當年的推薦工農兵大學生是公平得多了。對廣大的老百姓的孩子來說,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經過考試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薦,譬如各種加分,都存在著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我完全贊同他的話。期盼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讓大家都能在相對公平的規則下圓夢。
我的文章也時常出現錯別字,這說明我基本功不扎實,粗心大意。好多讀者給我寫信,或打電話,挑出來。我十分感謝。爭取少出錯,不出錯。咬文嚼字,就是要咬一咬,嚼一嚼,較真才能有真,歡迎大家狠狠地“咬”我。我是賤命,不“咬”不成器。
●觀星背景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生于山東高密大欄鄉,童年時在家鄉小學讀書,因“文革”輟學,在農村勞動多年,1976年入伍。后成為著名作家,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