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本科二批市屬線,除濟南、青島外,各地均實行省屬線,是今年山東高考政策的重要改革之一。這一政策何以姍姍來遲?取消之后,又會給考生帶來哪些好處?
二本線從16條到2條
在2003年之前,山東省本科二批分數線全省執行16條分數線,即每個市一條線。2003年,為縮小地區間分數線差距,逐步推行全省統一劃線,全省16條分數線縮減為8條。
從2004年起,本科二批線再度縮減為省屬線、濟青線、市屬線3條。聊城、東營、煙臺、威海、日照、萊蕪執行省屬線,分數線最高;市屬線一般比省屬線低10分左右;濟南、青島單獨劃線,與省屬線的分差控制在20分之內。到2012年,市屬線首次追平濟青線,均比省屬線低20分。山東的二本線已經趨近兩條。
以2012年為例,本科二批一志愿分數線省屬線中,文理科分別為516分和515分,而8個市的市屬線文理科分別為496分和495分,整整低了20分。
根據《山東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實施意見》,山東省今年高考一大變化就是,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劃線辦法有所調整,保留濟南和青島線,省屬線和市屬線合并為一條線。
據了解,在2012年專科批次就已取消了市屬線,全省只劃定一條分數線,濟南、青島和其他享受市屬線優惠地區的考生沒有享有專科劃線“特權”,全省考生統一排隊錄取。今年推進到了本科二批。
在劃定分數線時,8所原執行市屬線的普通本科高校今年將全部實現“省屬線”。這8所高校分別是棗莊學院、濰坊學院、濟寧學院、泰山學院、濱州學院、德州學院、臨沂大學、菏澤學院。
讓同分考生報考機會相同
“不同城市的考生,高考成績一樣,卻享受不到同樣的報考機會。”不少考生和家長對省內執行不同的分數線感到不公平。
省教育廳有關人士分析說,二本線劃定的現狀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
省內高校分為中央部門直屬,如山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省屬高校如煙臺大學;還有就是市屬高校,比如棗莊學院、濰坊學院等。
這8所市屬高校之前主要由地方財政支持,所以在劃定分數線時向這些地市傾斜,即劃定一條比省屬線低20分的市屬線。
2012年10月24日,臨沂大學、濰坊學院等8所原市屬普通本科院校正式“收編”歸省教育廳主管,實行省與所在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由省財政支持。今后,我省再無市屬公辦本科院校,因此,從今年起,山東省將原來的本科二批省屬錄取控制分數線和市屬錄取控制分數線合并為省屬錄取控制分數線。
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一位負責人說,根據省教育廳的工作安排,從2014年起,將逐步統一全省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屆時,全省各地考生成績一樣報考機會一樣,凸顯高考錄取空間的公平。
有人歡喜有人憂
過去,執行市屬線地市的考生進入高校的門檻比省屬線低大約10分-20分。對濰坊、淄博、棗莊等8個執行市屬線地區的考生來說,取消市屬線絕對是“利空”,但卻給煙臺、東營等六地的很多考生帶去了“福音”,特別是成績在二本分數線徘徊的考生。“15個市考生分數一平均,必然會降低煙臺考生的二本錄取分數線,增加二本投檔機會,這就增加了成績在本科線上下徘徊的中游同學上好一點本科院校的機會。”煙臺一所高中高三級部主任說。
對于本科二批在省屬線與市屬線之間的考生來說,這也是個好消息。威海市招生考試辦公室高招科科長王軍說:“從最近三年的數據來看,我們威海考生本科二批在省屬線與市屬線之間的考生大約在600多人,省屬線與市屬線合并意味著威海今年本科二批能多走學生。”
山東省本科二批“市屬線”的取消,讓人們開始有了更多期盼:濟南、青島單獨劃線是否也能在某個時間段被取消,全省高考錄取一條線是否不再遙遠,更多的公平何時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