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4月11日電 清明節前夕,幾位日本人前往山東濟南一處日軍侵華殺害抗日軍民時遺留的“萬人坑”遺址懺悔悼念時,發現多年屹立的一塊黑色小紀念碑竟不翼而飛。
有媒體報道稱,“萬人坑”遺址土地將被開發成商業住宅,開發商嫌其“礙眼”將其搬走。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更大范圍的批評聲浪。
4月10日上午,記者在“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原濟南試驗機廠看到,幾棟辦公樓和生產車間矗立在零碎的綠地間,大院北側辦公樓旁一塊小空地里立著一座高不足1米、面積不到2平方米的黑色小石碑,正反兩面均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旁有新土翻動的痕跡和燒過的殘香。濟南市民張光明(化名)說,這正是清明節前消失不見的石碑,8日有人將其挪回原處。
張光明告訴記者,4月1日他到位于濟南市濟微路的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轉悠時,無意間發現這塊紀念碑竟然不見了,他立即撥打了濟南市政府一個熱線電話舉報。今年52歲的張光明曾在原濟南試驗機廠工作35年,現已離職。
《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5卷記載有:“萬人坑”位于濟南市西郊琵琶山下正南,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日本侵略軍侵占濟南后,于1940年秋,強迫濟南人民在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墻,修筑堡壘。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次殘暴屠殺我抗日軍民,有的被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作拼殺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澆上煤油燒死,有的被活埋……因此被群眾稱之為“萬人坑”。
在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南側一處斜坡上,還有一塊大約5平方米的大石碑,正面豎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以及數百字對“萬人坑”的介紹。碑文顯示,這一石碑由濟南試驗機廠全體職工于1990年12月19日立下。
據原濟南試驗機廠的老職工回憶,由于這處遺跡是日軍當年侵華的有力罪證,多年來,這座“萬人坑”已經成為國人祭奠同胞,日本人懺悔的重要歷史遺跡。2003年,濟南試驗機廠被北京一家企業收購,后更名為濟南時代試金集團。 張光明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年清明節期間都有日本人過來燒香鞠躬、懺悔!
原濟南試驗機廠這處廠區保衛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職工說,有人故意搬走了這塊小紀念碑,因為這塊土地即將轉讓出去用于開發,“小紀念碑放在這里太礙眼了,影響了土地轉手和價錢!
負責這處廠區保衛和行政管理的杜勇剛告訴記者,原濟南試驗機廠的生產車間已搬往濟南市長清區,“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廠區內現租賃給其他企業生產或辦公。最近幾年里確實有北京、浙江溫州等地的企業前來洽談廠區轉讓事宜,但均因價格、位置等問題沒有談妥。
但濟南市規劃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的這塊土地在2003年之前為劃撥用地,當年外地一家企業重組濟南試驗機廠后土地變更為出讓用地,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截至目前并沒有針對這塊地的新規劃,我們也沒有接到任何單位關于辦理這宗土地規劃審批的申請!
盡管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的這宗土地并未確定將用于商業開發,但據原濟南試驗機廠部分職工和附近群眾反映,這處遺址的保護現狀也令人擔憂,因為不知道哪家單位為這處遺址的維護承擔具體責任!捌綍r這里基本沒人管,都是企業職工自發地維護紀念碑附近的環境,臟了就打掃一下!睆埞饷髡f。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廣海認為,應定期核查和補充各級保護名錄,以及名錄內遺跡的保護情況,防止出現“該保護的沒保護,被保護的沒保護好”的局面。
中國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執行團長、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強認為,國家已經有相關法律對文物進行保護,但對于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尤其是遺址遺跡,尚未進行有效保護,也缺乏完善的法規為之“保駕護航”。
保存“城市記憶”和“國家記憶”是為了更好地以史為鑒,催人奮進;守護精神財產最終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銘記歷史才能更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备稄娬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