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賈蕾仕報道 足協杯決賽次回合賽事,比賽過程充滿戲劇性,判罰所引發的各種風波不斷,也讓場面帶上了濃烈的“火藥味”。
本賽季足協杯兩回合決賽中,裁判員一直是爭議焦點。第一回合,澳大利亞主裁判埃文斯判給魯能的兩個點球引發質疑;第二回合,另一名澳大利亞裁判艾倫亦十分“搶眼”。

第11分鐘,中路的艾雷爾森伸出手臂壓住王大雷,安塔爾得球后補射打進,艾倫未予判罰;劉建業蹬踏蒿俊閔的動作夠得上“紅牌標準”,只得到了黃牌。第72分鐘,洛維禁區內射門,舜天隊員有手球動作,艾倫沒有判罰;第78分鐘,洛維禁區內疑似被舜天后衛踢倒,艾倫再次放過。比賽臨近尾聲,艾倫向已經身背一張黃牌的孫可再次出示黃牌,但卻忘記出示紅牌,經過了其他人提示之后,方才補上了這張紅牌。
對于裁判的表現,庫卡相當不滿,并因此與替補席上的舜天助教沖突,并對罵。第72分鐘的點球不判,庫卡到第四官員前討要說法,推倒了上前勸阻的舜天隊員劉建業。場邊的第四官員并沒有將此情況告知主裁,庫卡也幸運地逃過了剩余比賽時間在看臺上渡過的命運。
由于足協杯已經結束,2014賽季國內賽事已經完結,足協紀律委員會將擇期商討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并作出相關處理。按照《中國足協紀律準則和處罰辦法》,若以“非道德行為”定性———運動員、官員以吐唾沫、打手勢等非道德方式侵犯對方運動員的,視不同情形,給予停賽2-5場,罰款10000-25000元的處罰;若最終定性為“暴力行為”———故意實施暴力行為,對他人造成身體傷害,則視不同情形停賽4-6場,罰款2-3萬元。若不出意外,該項停賽將在明年的足協杯賽上執行。
對于足協杯兩回合決賽中,外籍裁判引起爭議,在聯賽里請外裁執法也曾出現問題,足協正在檢討得失,并考慮在明年的足協杯賽甚至聯賽中讓國內裁判員執法全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