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體育訊 據香港大公報,全運會將于12日在沈陽閉幕。本屆全運會爆出很多冷門,然而最大的冷門或許是遼寧代表團未能如愿登上金牌榜榜首大位,取而代之的是本屆全運會發揮神勇的山東代表團。之所以稱之為最大的冷門,是因為從第八屆全運會開始,東道主都以絕對的優勢登頂金牌榜,而遼寧體育代表團是中國體育傳統強隊,有中國體壇“遼老大”之稱,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賽前幾乎所有人都看好遼寧代表團登頂榜首。然而,全運會開幕后的13天賽況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遼寧隊一開賽就遠遠落后于山東、廣東、上海等隊而位列第二集團,后由于三大球項目發揮出色,逐漸升到了第二位,但仍然遠遠落后于山東隊。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東道主的“優勢”沒能轉換成“勝勢”?
受限“雙計分”政策
為了給予西部地區體育事業以支持,前幾屆全運會實行“協議計分制度”,簡稱“雙計分制”該制度規定,凡向西部地區的運動隊提供技術、場地、訓練設施或者教練員的東部省市區,受其幫助的運動員獲得金牌,東部地區可以收獲0.5枚金牌。這一政策在過去幾屆全運會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這幾屆全運會東道主均為東部沿海省市,當地體育局對“雙計分”這一名利雙收的政策十分重視,早早就開始盯住西部地區有可能獲得金牌的項目,主動出錢給他們提供良好的訓練條件。上屆全運會東道主山東隊通過這一政策,共獲得4.5塊金牌,為其登頂獎牌榜榜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這一政策雖然初衷在于兩省共同培養運動員,但是一旦控制不好就演變成東部多省的“金錢交易”,而且“兩省共建”的模式也不利于各地方及國家的統一管理。本屆全運會取消了這一東西部地區的“雙計分制”,僅保留解放軍隊和各省市的“雙計分制”,這一改變無疑讓原本寄希望通過該政策而大撈金牌的東道主大失所望,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奪金策略。
“食糊”強項頻失手
除了“雙計分制”的限制影響了東道主遼寧代表團的獎牌數外,遼寧隊在田徑、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等多個傳統強項上的低迷表現,也使得遼寧隊在與山東隊的金牌較量中處于下風。遼寧體育人才眾多,如曾紅遍海內外的遼寧“馬家軍”田徑隊早已解體,直接導致遼寧中長跑損失了多枚金牌;雖然目前國乒中的李曉霞、馬龍、馬琳、劉詩雯等許多名將都來自遼寧,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都未能代表遼寧隊出戰全運會,而遼寧乒乓球隊中的郭躍、文佳、常晨晨等人已不是國家隊的一線主力,本次全運會遼寧隊在乒乓球項目上顆粒無收,暴露出遼寧乒乓球隊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問題;而在游泳大項上遼寧隊未奪一金,主要是由于浙江游泳隊的強勢崛起,奪走了遼寧隊本該到手的男子仰泳項目金牌。
當然,遼寧代表團在三大球項目上仍具有較強的實力,成年組男女足球、男女排球和男女籃球都進入四強,再加上本屆全運會三大球采用“3、2、1”的金牌計分方法(即冠軍3枚金牌,亞軍2枚金牌,季軍1枚金牌),因此遼寧隊借助三大球項目超過了廣東、上海等代表團,并縮短了與山東代表團的差距。然而,雖然三大球項目有著出色的發揮,但由于在其他項目上的奪金點與山東隊相比相差太多,最終遼寧隊未能延續東道主必奪金牌榜榜首的定律。
不過,雖然本屆全運會遼寧隊的獎牌成績沒能達到預期目標,但與成功舉辦了一屆既安全又節儉且不失精彩全運會的良好社會美譽相比,東道主堪稱是一大贏家。
大公報全運觀察員 史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