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劉健轉會一案前天終于有了最終的結果,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裁定青島中能[微博]俱樂部存在合同造假的行為,對青島中能隊處以扣除聯賽積分7分,并被罰款40萬元的處罰。這一處罰被視為足協又一次“和稀泥”:扣7分后,本來就升級希望不大的中能依舊保級無憂,而40萬元罰款對于一個職業俱樂部來說也是九牛一毛……
可即使這樣,青島中能俱樂部并不領情,他們發表嚴正聲明,要求足協出處罰證據,并且表示將向紀檢司法機關舉報。昨天下午,青島中能還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足協“宣戰”。
中能和足協死磕到底為的是什么?
罰7分=宣判“死刑”
中能此前自認為沖超有戲
如果足協此次沒有罰7分,中能的情緒或許還有所緩和,也不至于搞到去北京開發布會,和足協公開死磕。在中能看來,罰了7分等于宣告了球隊本賽季沖超的死刑。那么罰分前還落后榜首8分的中能真的有沖超希望嗎?
確實有。中甲前半段雖然中能發揮不佳,但最近卻追分勢頭很猛。從6月7日開始,中能在聯賽賽場連克天津松江、北京理工[微博]大學、河北中基[微博]、廣東日之泉[微博]、沈陽中澤,中間還與新疆達坂城納歡隊打平,近6輪聯賽豪取16分,可謂氣勢如虹。正是這樣的勢頭,讓球隊沖超信心倍增。
在沖超的關鍵時刻被扣掉7分,青島中能與中甲第二名差距又變成了15分,排名也從原來的第六變成了第八。突如其來的處罰如同晴空霹靂,14日下午接到處罰之后,球隊雖然照常訓練,但是教練員和球員已經滿腹牢騷,士氣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聯賽屢屢遭裁判“暗算”
中能和足協早就撕破臉
除了罰分的不爽,中能和足協死磕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雙方早就撕破臉,即使鬧得再兇也不怕。其實足協當初是非常希望和中能“和平”解決劉健問題的。在4月裁決劉健自由身之前,足協曾多次有意促成恒大[微博]、中能兩家和解,避免劉健案過度拖沓處理引起高層領導關注,引來對足協不利的影響。但中能拒不接受,等到仲裁結果出來后,實際已經宣布了中能與足協的徹底撕破臉。
撕破臉后,中能在中甲聯賽中的日子也不好過,經常會遭遇到裁判一些“莫名其妙”的判罰。在6月,新浪體育便用了《中能屢遭爭議判罰進球被吹解說:該罰下的是裁判》《李霄鵬:我要還踢球今天也得失控 有些東西不正常》的標題來報道中能與力帆之戰,網站的戰報中,對于中能在比賽中所遭遇的不公正判罰也均有明確記錄。《足球》報更是用了非常犀利的報道《弄死中能!誰在幕后操縱》來解釋中能連遭誤判的情況。該報道稱,“幾乎所有的青島足球圈的人都在問這樣一個話題:誰非要弄死中能,或者說中能到底得罪了誰,因為中能目前遭遇的裁判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對方俱樂部做裁判工作的事情了。”雖然沒有很具體的證據顯示中能究竟得罪了誰,但《足球》報認為,“得罪人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話題。“發生在本賽季初的劉健事件,也讓中能陷入尷尬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足協對中能還算不錯,但中能的舉動不可避免地給自己在足球圈招來非議。”該報道稱。臉早就撕破,暗虧也已經吃了,處在如此境地的中能自然不怕事情鬧大。換言之,中能如今已經是“光腳的”,又怎會怕“穿鞋的”?
水攪得越渾越好
司法難介入,還能博同情
據了解內情的青島媒體同行介紹,中能現在的死磕其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拼命死磕,即使無法更改判罰,但起碼可以博得外界的部分同情,畢竟孰是孰非圈外人其實并不了解。
據青島同行介紹,其實在劉健合同這件事上,中能方面作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要不然司法鑒定也不會是那樣的結果。但這件事已經歷時7個多月,不少人對此事的了解并不全面,或者說只是階段性地關注,孰是孰非自然難以辨別。中能在此時連續“發聲”,起碼可以讓最近才關注的部分人感覺他們挺冤。此時偃旗息鼓只能讓“造假”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是俱樂部和集團怎么都不能接受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中能俱樂部能夠爭取到部分同情以及支持,對俱樂部今后的發展肯定有好處。比如再遇到一些“暗算”,起碼會有輿論壓力;再遭遇一些不公,也會有人站出來指責。
或許中能方面也清楚,此次的處罰已經難以更改,不過事情既然到了如今的局面,鬧大點顯然利大于弊。何況中能并不擔心司法介入會讓此事有個“水落石出”:由于目前國家對行業內不涉及經濟犯罪的所謂“陰陽合同”和“偽造合同”等不合理現象,在法律法規方面尚存空白,青島中能即便是真的作出偽證、仿冒合同或變更合同起止日期,也最多屬于違反行業章程、欺詐行業主管部門。不存在違法犯罪,也不可能有司法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