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臺芝罘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年上半年疫情分析報告顯示,煙臺周邊縣市區自然疫源性疾病高發。截至8月12日,煙臺芝罘區轄區醫療機構接診的病人中,已確診多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流行性出血熱、布病。
數據顯示,從2010年“蜱蟲咬人”事件中首次確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例,今年較去年同期呈明顯上升趨勢。煙臺芝罘區目前尚無病例報告出現,但周邊縣市區的疫情卻時有發生。
專家稱,布病大多由進食不潔羊肉引起,多年前已經沒有發病病歷。但2004年突然在煙臺市重新“露頭”,并于2011年后發病急劇上升,截止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上升兩倍多。
而流行性出血熱由帶毒鼠類傳播,目前也處于上升趨勢,西部縣市區是煙臺出血熱的高發地區。
日前,煙臺芝罘區疾控中心已全面開展此類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對轄區發熱門診開展專項督導,密切關注疫情動向,同時做好轄區醫院接診相關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采樣送檢等現場處置工作。此外,轄區醫療機構將開展系統培訓,提高鑒別診斷能力、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和隨時消毒等工作,密切關來自注疫區的發熱病人。市民若出現異常發熱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