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11日新媒體專電(“新華視點”記者席敏、袁軍寶)截至8月上旬,山東、湖南等12個省區公布了2013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靶氯A視點”記者梳理發現,雖然各地三公經費總額明顯下降,但超預算、改名目、隱瞞支出、向下屬單位攤派轉嫁費用等違規花樣仍層出不窮。專家認為,應細化預算內容,繼續重拳鏟除三公經費里的“貓膩”。
三公經費治理“按下葫蘆起了瓢”
2013年,我國各省區市的政府部門均公布了部門三公經費預算,并承諾進一步縮減三公經費支出。各地審計報告顯示,多個省區三公經費下降幅度接近或超過兩成。例如,山東省50個重點審計部門單位2013年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下降15.4%;安徽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減少756萬元,下降27%。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說,中央八項規定,反四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公眾和公共輿論的壓力增強等都對三公經費透明、壓縮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成效喜人,但問題也依然憂心。記者梳理各地審計部門發現,雖然大部分部門壓縮了三公經費,但仍有不少部門超預算現象依然突出,可以說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屢禁難止。例如,審計發現,山東有17個部門單位公務接待費超出預算102%。其中山東省建材協會公務接待費預算2萬元,實際支出24.88萬元,超出預算1144%。
無預算、預算不準也間接造成了三公經費的增長。山東審計發現,山東省輕工聯社等4個單位無預算列支因公出國(境)費89.72萬元。湖南審計發現,部分單位由于三公經費預算編制不準確,造成支出超預算。
三公經費違規使用“貓膩”知多少
近年來,我國多次對機關事業單位三公經費使用和公開作出明確要求,強化三公經費預算執行管理。但記者發現,多地仍存在規避管理和違規使用三公經費的現象,亂攤派、改名目、轉移支出等手段成為一種不足為外人知的“學問”和“貓膩”。
--違規支出。河南等省區審計發現,部分單位未嚴格執行車輛維修定點制度;廣西南寧市交警支隊所轄13個交警大隊2013年車輛燃料費支出控制不夠嚴格,高出正常水平。
--隱瞞轉移支出。廣東有9個部門單位在其他費用列支公務接待費用,涉及金額123.1萬元。
。栌、占用下級車輛。河南等省區審計發現,部分單位存在借用其他單位車輛的問題。廣東有13個部門單位違規長期借用、占用下屬單位或其他單位車輛66部。
。瓟偱少M用。云南省交警總隊近三年在關聯企業和下屬單位攤派購車費用584.52萬元,配公務用車19輛;湖南也審計發現,個別單位將費用轉嫁企業或下屬單位。
。山杳俊T颇蠈徲嫲l現,3個部門因公出國(境)未納入年初計劃,未經相關部門批準,利用項目經費、課題經費等,持因私護照出國(境),脫離相關部門監管。
。煜暵牎K拇▽徲嫲l現,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單位未按經濟分類設置明細會計核算科目,難以分清三公經費等各類支出金額。
根治頑癥需重拳破解“霧里看花”
專家認為,根治違規使用三公經費的現象,仍需繼續提高使用透明度,避免“霧里看花”。
東部省份一位基層財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三公經費實行嚴格管控和公開制度后,“錢袋子緊了,一些單位就將手伸向下級單位或者企業,或是變換名目在會議費里面支出”。
對于“向上難伸手,向下招招手”等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查研究室副主任呂艷濱說,三公經費轉嫁給企業和下屬單位也反映出部分地方“政企不分”現象突出,政府部門利用權力將協會、企業等變成“搖錢樹”,企業、協會和政府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理順。
除了避免“向下招招手”,一些專家認為,應嚴格違規問責。呂艷濱說,審計報告里面出現的各種三公經費使用“貓膩”反映出,三公經費使用績效管理和違規使用的行政問責仍不到位。
此外,一些專家認為,公共財政預算特別是三公經費相關預算內容細化至關重要。竹立家說,僅到“類”“款”“項”不夠,必須細化到“目”。不到“目”就難以鑒別合理還是不合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