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日,蘇州78歲的尤大爺回家中老屋查看,結果嚇了一跳:進屋的路被磚堵了起來,四扇門全被破壞,窗戶也不翼而飛,屋子里成了垃圾場。這處位于紐家巷新一里4號的老屋是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筑,尤大爺很納悶,于是詢問左鄰右舍,被告知3月份就這樣了。他趕忙與附近的拆遷辦取得聯系,拆遷辦說是拆房隊拆錯了,因為氣不過,尤大爺大病一場。目前,他已經報案。
昨天上午,紐家巷拆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尤大爺家的事情要找社區,而社區表示他們與拆遷無關。尤大爺說:“好好的房子,還是控制保護建筑,怎么沒有經過我同意就來拆呢?”實習生 陳靜悅
現代快報記者 韓小強 文/攝
奇怪
老人回家
發現房屋遭破壞
紐家巷的房子是尤大爺和老伴在30多年前買的,有六七十平方米。尤大爺原本是名個體戶,現在沒有退休工資,一家人就靠老伴姚奶奶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資生活。 由于老宅鄰居家里養了不少狗,尤大爺一家生活不方便,老夫妻倆就住到了東港二村小女兒家里,照顧殘疾的小女兒。
今年5月20日,尤大爺回到紐家巷社區,領取小女兒的低保金,順便回到家中查看一下,這一看嚇了他一大跳,進屋的路都被磚堵起來了。尤大爺很納悶,而鄰居們說3月份就這樣了。
回應
拆遷部門稱“拆錯了”
尤大爺趕緊找到拆遷辦,拆遷辦說是拆房隊拆的,不關拆遷辦的事。后來又說拆錯了,最多到時候拿兩套安置房解決。尤大爺沒有答應,而是要求先進房查看情況。于是尤大爺跟著拆遷辦的人回家查看,發現自家的4扇門都被破壞,窗戶玻璃全部沒有了,并且還用木板釘住了,樓下屋內的東西東倒西歪,一片狼藉。再看二樓,屋頂被挖了一個大洞。
尤大爺告訴記者,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上午9點半,他又來到社區,找社區書記告知事情經過后,書記打電話找拆遷辦。拆遷辦一名王姓負責人回復稱忙,沒有時間過來處理事情。但對方派了一個代表過來,尤大爺給拆遷辦提了兩個方案:其一,保留產權,該房子租給國家使用,每月拿租金;其二,拆遷辦將房子同步修理后自己再住進去。
過了一個星期后,對方給尤大爺答復稱,上面批準方案一,但租金只能按照舊房子算,而不能照修好的新房算,讓尤大爺說個數。遺失的東西可以賠付,但要求尤大爺把遺失的東西用清單列出來登記。尤大爺覺得自己家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就被拆了,“哪有房子連最起碼的評估都沒有,一句賠償就想解決的事情啊?”尤老先生回家后越想越生氣,最后病倒了一個多月。
進展
蘇州警方
以入室盜竊立案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尤大爺夫婦倆的帶領下來到了他家,發現屋子里已經沒有一件完好的家具,各種物品胡亂地堆放在地上,就像個垃圾堆,一間房頂也破了一個大洞,二樓的房門已經看不到了,前后兩扇窗戶也沒有了,全部被木條釘死。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找到拆遷辦,接待人說他們是古城保護項目,這個事情不歸他們管而是應該找社區。隨后記者找到社區,也說與其無關。
尤大爺在前不久向警方報了警,蘇州警方以入室盜竊立案。
這處清代老宅
是蘇州控制保護建筑
“好好的房子,還是控制保護建筑,怎么就這樣被拆了呢?這房子到底該如何解決呢?我家的損失,又該誰來承擔?”尤大爺說。昨天,記者在尤大爺家看到,房子門框上面的墻上,掛著一塊藍色的牌子,上面寫著“No:126控制保護建筑”,落款是“蘇州市人民政府,2003年8月立”。
記者了解到,2003年8月1日,蘇州市政府為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管理,蘇州市文廣局和規劃局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論證,對蘇州市區原有控制保護建筑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重新提出了蘇州市區控制保護建筑名單。在這批公布名單中總共有200家控制保護建筑,尤大爺家所在的紐家巷新一里名列其中,這處老宅為清代王資敬故居。
新聞鏈接
控制保護建筑 是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物、構筑物,它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古建筑,蘇州市將控制保護建筑列入古建筑保護范圍,并制定了《蘇州市古建筑保護條例》對它的保護作出了規范。
紐家巷王宅 蘇州市控保建筑,建筑面積1460平方米。清代建筑,原為鳳池園的中部,后歸王鴻翥藥鋪老板王資敬。建筑現存朝南三路五進住宅,東路第三進為樓廳,前有東西廂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