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7月24日訊山東,全國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為了迎接老齡化迅速到來的社會現狀,山東省民政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那么,目前山東省養老行業的現狀如何?城市老人如何居家養老?農村老人如何互助養老?讓我們一起來看記者的調查。
社區照料中心:老人們都玩High了不到飯點不回家
據山東衛視《調查》報道,家住威海市環翠區的張起華老人今年已經76歲了,平時他和老伴閑來無事,最喜歡的消遣活動就是打麻將。
每天早晨9點鐘,張起華老兩口就來到社區里面的祥樂家日間照料中心打麻將,中午到了飯點,老伴還要再打兩局,而張起華老人則要先行回家,準備兩人的午飯。吃過午飯,兩人收拾停當又要再回祥樂家,繼續“壘長城”。
張起華老人贊不絕口的祥樂家日間照料中心位于威海市環翠區杏花村社區,是個老社區,當年規劃時并沒有考慮到老年人活動場所的問題。如今杏花村社區的3500個居民中,約有五分之一是老人。當地政府整合現有資源,把位于社區中心的茶樓轉租給了畢老板,讓他辦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雖然開業才一年,但是方便了附近的老人。居民白天沒事可以到這里玩,不收錢還提供麻將桌、棋牌之類的基本娛樂工具。
自從有了日間照料中心,用張老爺子的話說,在祥樂家的時間比在自己家的時間都要長。老人說,一年前打麻將跟打游擊戰似的,今天張家明天李家,還老三缺一,現在好了,天天能去,條件也好,人氣也旺。“那個地方條件比自家玩要好,一是衛生條件好,又有熱水,咱這都自己帶。”
老板坦言:養老行業前期收益慢自掏腰包“賠本賺吆喝”
天下沒人干賠本兒的買賣,日間照料中心基本娛樂不收費,那靠什么賺錢呢?
我們來替畢老板算一筆賬。整個中心共有兩層:第一層是老年活動中心,附近的老人過來娛樂健身不用交任何的費用,如果老人在這里吃飯,照料中心會收取一個月600塊錢的餐費;二樓是長托,按月收費,17張床位,開業近一年只收了五位老人。
“現在是賠本賺吆喝”,畢老板坦言,“這個地方兩個住了五個人,五個長托,每人平均收費2400元,總共就是12000塊錢。五個服務員,連工資加吃飯,一人得3000塊錢,一個月光這一塊就要賠進去5000塊錢。”
轉入這個行業之前,畢老板熱情十足,他也做調查。雖然知道養老行業投入大,收益慢,但是真正運營起來才發現,對于困難,前期準備還是不足。畢老板說,“政府提供的空殼房子,我自己設計裝修,花了70多萬,里面配備的家電家具,我也投資了將近20萬塊錢。”
說起資金,畢老板還不算是最困難的。跟威海榮成的美女老板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同于平民化路線,美女老板張麗婧一開始就想搶占中高端養老市場,將要建成的萬福苑養老公寓有1000張床位,投資要超過一個億,萬福苑光裝修每平米的費用就已經超過了4000元……
對于養老行業,張莉婧有自己的想法,她制作了詳細的預算,拿出家底,總共湊了5000萬,覺得建個養老公寓應該沒問題了,哪知花著花著,錢不夠用了。
張莉婧說,如果把所有成本都算上,萬福苑養老公寓的一張床位成本高達12萬,現在還有5000萬的缺口。用張莉婧的話說,“現在是進退兩難”。
政府緊跟民營步伐投“巨資” 連續三年免稅費
到2013年年底,全省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1700萬,約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超過60歲的老人。
為了鼓勵民營養老機構發展,省政府對于萬福苑這樣的新建養老院每張床位可以補貼7000元,榮成市政府補貼4500元,兩級政府給予張莉婧的補助就高達1150萬,但是相較于那5000萬,還是有不小的缺口。
實際上,國家為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行業,規定了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同樣的土地政策,可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像投資即將過億的張莉婧,不愿意使用國有劃撥土地。
國有劃撥土地不能抵押給銀行貸款,而自建大型養老機構費用不菲。因此,省政府原則上還是鼓勵以租賃方式供應養老用地,或者是像畢老板那樣,整合現有資源,以降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成本,同時統籌各類金融資源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按照省民政廳的政策,畢老板的日間照料中心面積超過720平,可以享受一次性的建筑補助。除此之外,根據祥樂家實際入住老人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數量,省政府還會給予每人每年360、600和720元的運營補助,連補三年,并且稅費全免。
當記者問及有沒有后悔時,畢老板說,“這個不后悔,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做上了就不后悔,有政府的支持,企業的事情我們再想辦法,五個人的企業,賠點就賠點,這都是暫時的。”
同樣,面臨巨大壓力的張莉婧也持相同的態度,“當時就是想著,我其實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與其賺錢,不如干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能為老人蓋養老院,讓老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