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泰安上泉村的白琳琳一家來說,這個夏天格外難熬。本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姐姐白露,因患再生障礙性貧血躺在了濟南軍區總醫院的病床上,家里的存款已經用盡,外債不少,親戚們已經不敢接白家的電話了。高考結束的白琳琳依然樂觀,微笑著說,“至少姐姐的病可以治,我們倆配型成功了。”

父母瞞著,妹妹考完才見到重病姐姐
4月14日,姐姐白露因貧血住院,隨后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一直瞞著琳琳,沒跟她說。”談及家里兩個懂事的孩子,白琳琳的母親楊春英眼圈發紅,默默掉眼淚。在街坊鄰里看來,這兩個孩子“懂禮貌”、“很聽話”。
1994年出生的白琳琳今年參加高考。考慮到姐姐白露在臨考前最后一個月查出重病,家里人怕影響琳琳備考,沒有將姐姐的病情告訴她。白琳琳就讀于泰安三中,平日里住校,兩周回家一次。“姐姐生病以后,我中間回來過兩次,都沒有見到姐姐,高考結束前家里沒告訴我。”每次回家,見不到姐姐,琳琳的第一句話總是“姐姐去哪兒了?”
楊春英是個藏不住話的人。琳琳第一次回家,楊春英便說漏了嘴,告訴琳琳姐姐因為貧血住院了。之前,姐姐白露也曾因貧血住過院。“健康孩子哪里有去醫院的。”在楊春英的百般阻攔下,琳琳沒有去醫院。其實,敏感的琳琳早有所察覺,這一次姐姐的病比以往要嚴重。“媽媽總是走到門外,背著我給姐姐打電話。”琳琳說,從媽媽的電話里,她多多少少知道了姐姐的病情。
琳琳的成績受到了一定影響,今年高考,白琳琳考了562分,比文科一本線低10分。琳琳的班主任說,按照白琳琳平時的成績,過一本線不成問題。一直到高考結束,白琳琳才在濟南軍區總醫院見到姐姐。那時,琳琳決定和姐姐做配型,一旦配型成功,便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
“爸媽老了,我給姐姐做配型最合適”
7月6日早晨,太陽初升,霧氣氤氳。泰安市岱岳區滿莊鎮上泉村西北角的楊樹林在微風中搖擺著,樹林里不時傳來鳥鳴,不遠處便是白琳琳的家。
石頭墻壘砌的院墻沒有抹水泥,屋里幾件家具十分簡陋,電視、冰箱落滿灰塵,剛剛參加完高考的白琳琳坐在床邊翻看著手里的志愿填報指南。
和姐姐做配型,白琳琳沒有絲毫猶豫。“在這個家里,我給姐姐做配型最合適。”白琳琳笑著說,媽媽身體不好,爸爸白宗江是家里頂梁柱,“50歲了,年紀都不小,不能讓他們和姐姐做配型。”6月10日,高考結束后第二天,白琳琳來到濟南軍區總醫院,和姐姐白露做了配型。“當時我爸在旁邊一直說要堅強,別害怕,其實就抽了兩管血。”
說起做配型,白琳琳顯得比想象中輕松,“沒怎么害怕”。白琳琳覺得給姐姐捐獻造血干細胞理所應當。幸運的是,姐妹倆的配型成功了。但對于這個家庭來說,不能回避的問題是造血干細胞移植所需要的高昂治療費用。
沒錢讀書,女孩掉了眼淚
如果不是查出再生障礙性貧血,姐姐白露今年剛好本科畢業。對這個貧寒的家庭來說,多少可以減輕些負擔。
“本來大女兒畢業以后參加工作,可以給老二補貼點學費。”在母親楊春英看來,兩個女兒既是永遠的驕傲,也是不小的負擔。白露上大學以后,緊接著白琳琳讀高中。“兩個孩子學習都不錯,不可能不讓她們讀書。”楊春英舍不得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雖然當務之急是給姐姐治病,但是渴望上大學的白琳琳還是一有空就看報考指南,“我想選齊魯工業大學會計學,會計學畢業了好找工作,可以給家里減輕負擔。”白琳琳想報考省內的學校,離家近些。
低頭看了一會報考指南,白琳琳抬起頭來說,“為了給姐姐治病,我可以不去上學。”她的聲音小了下去,低頭抬了抬眼鏡,悄悄抹掉了眼淚。白琳琳和姐姐白露感情很好,但問及姐妹倆有沒有一張合影時,楊春英說只在很小的時候照過一張。楊春英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那唯一一張屬于姐妹倆的合影。白琳琳希望和姐姐一起拍張照片,留張合影。
楊春英和白宗江是老實本分的普通農民,平時打工賺錢。目前,家里只剩下三分地,每年能從被占的土地中拿到數千元的補貼款。“平時倆人都是打零工賺錢,我偶爾去苗圃幫忙剪枝打藥,她爸跟著工程隊打工。”楊春英說,她一天能賺40元,白宗江多的時候能有70多元收入。“孩子生病前,家里一共有25000多元的存款,現在存款沒了,還多了不少外債。”楊春英說,親戚們已經不敢接她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