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4月4日訊 (濰坊臺記者齊曉麗)據山東廣播新聞頻道《直播山東》報道,早在2004年,民政部就發文提出要倡導和鼓勵“網絡祭掃”等形式。記者走訪了解到,濰坊的不少殯葬服務中心多年前就推出了網上祭奠方式,但是辦理這項業務的市民非常少……雖然網上祭奠是一種文明祭奠方式,但多數市民表示網祭或代祭讓人感覺誠意不夠,很難接受這些新的祭掃方式。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市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網祭代祭服務市場很難開拓。
在濰坊市區一家殯葬服務中心的店內,店主李傳治告訴記者,他這里有網上祭奠和代理祭奠兩項服務,還是濰坊市首家網上祭祀服務中心。現在他設計的紀念網站分為個人館網頁和夫妻館網頁兩種,都是適用于市民個人的,在費用方面個人館網頁是30元/年,夫妻館網頁是50元/年。李傳治表示,他的祭祀網站除了在初期有不少人訪問外,往后就沒有市民再來咨詢過,現在連他自己都很長時間不會打開看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濰坊市靈山仙莊新增了代理祭祀的服務,代替市民提供清掃墓穴和敬獻鮮花兩項文明祭祀服務,而且都是免費的,這項服務推出至今,僅有幾名市民咨詢過,真正預約的人目前還沒有。
在記者調查過程中,多數市民表示對代祭、網祭等服務不“感冒”。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清明節祭祀是對逝者的追思,而不是一項任務,有錢買不來感情,不是花錢雇個人去親人墳墓獻束花,嘮十幾分鐘的嗑就說明對長輩有孝心。
據業內人士分析,傳統觀念較重的人難接受網絡祭掃這些東西,年輕人可能比較看得開。在很多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的觀念里,如果清明節或除夕不能回家祭祖,就找個路口對著家鄉的方向燒些紙錢,沒有人會選擇網祭或代祭。雖然市民現在對這些服務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很多市民都不認可,但是這些祭奠方式在未來可能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