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2月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養兒防老是我國的傳統觀念。然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年齡大都50歲開外,一直和唯一的子女快樂地生活,一場意外卻奪走了孩子年輕的生命,而自己也很難再生養孩子。他們被稱為“失獨者”。
失獨母親"極樂會子"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著兒子的照片說話。她說,這時是她與兒子離得最近的時候。2011年,極樂會子的兒子汪浩因為白血病去世。
2011年的農歷的二月初二,兒媳婦打過電話來說兒子住院了。其實早在一個多月前,汪浩的身體就出現了發燒乏力的癥狀,兒子不舒服極樂會子是知道的,可她并不知道,兒子這次去醫院,就不會再回來了,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
極樂會子這樣形容自己,她說,她曾是最幸福的母親,而現在卻是最悲慘的母親。
都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兒子的離去猶如硬生生地在極樂會子的心上又挖走了一塊肉。兒子走后,曾經開朗好談的極樂會子就像變了一個人。自從孩子走以后,極樂會子一年四季帶個大檐兒帽子,把臉遮的低低的。如果去超市買東西,趕緊把帽子拉下來,怕遇到熟人。
極樂會子和老伴搬離了原來的房子,在煙臺郊區租了一個房子。毫不知情的鄰居常常會問起兒子的情況,每每這時,都猶如再一次揭開她的傷疤。
每逢節日,是極樂會子和老伴最難熬的日子,兩年多來,除夕夜她都會在馬路上走,漫無目的,就是這樣一直走一直走。 有兩年春節,警察都會盤問她是干什么的,為什么不在家過年。極樂會子說,她雖然明知時光不會倒流,兒子不會再回來,她也常常勸自己要堅強,日子還得過下去。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絕望與痛苦也許這一輩子都無法走出來。她現在不怕死,只怕病怕老。
如今,極樂會子和老伴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孫子身上,他們說,無論多難,都會幫助兒媳婦帶大小孫子,因為這是兒子生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