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萬蘭陵人上海賣菜:一天不見魯Q,吃菜就犯愁
齊魯網濟南1月27日訊(山東臺 陳瀟 臨沂臺 曹磊 郭鵬飛 蘭陵臺 張曉輝)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報道,在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做"一天不見魯Q,吃菜就犯愁",說得是臨沂市蒼山--現在改名叫蘭陵縣的蔬菜商們。目前有10多萬蘭陵人在上海跑蔬菜生意,終日為上海的蔬菜供應,也為自己的生計忙碌著。過年了,他們的生活怎么樣呢?
早上8點,位于上海嘉定區的江橋批發市場開始忙碌起來。作為一級批發市場,這里占到了上海蔬菜供應量的70%以上。大大小小的蔬菜商中,有6成多來自臨沂蘭陵。在上海跑了30年蔬菜生意的李貴祥,從03年市場建成起就在這做生意。
上海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李貴祥:“剛到上海時買了個自行車,到鄉下去帶個蘿卜什么的賣賣,得跑個三四十公里路,一天能賺個三四十塊錢。”
如今,自行車早已換成了載重30多噸的大卡車。在江橋市場,55歲的李貴祥專門跑壽光菜這條線,每天都有一車菜從那邊拉過來。
上海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李貴祥:“生意好的時候賺八九千塊錢,還有上萬。不好的時候還有保本的時候,還有虧本的時候。”
這天,第一個到老李這來進貨的是他的兒子李超。因為一級市場有風險,老李幫兒子在附近的二級批發市場開了個攤位。
江橋批發市場二級蔬菜商李超:“因為我老爸在這邊,所以我畢業之后就過來找我老爸,老爸教我做生意。現在就屬于淡季吧,一般化,一天就是一千多塊錢。”
雖說是淡季,但生意的事情李超并不擔心,讓他發愁的還是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
江橋批發市場二級蔬菜商李超:“外地人小孩上學必須得繳社保,如果不交社保,進不去的。我現在正犯愁呢,是回家上還是在這里上。”
李超的兩個孩子李靜、李浩出生后就跟著爺爺奶奶和父母在上海,這些年,她們早已習慣了這里的生活。
李貴祥孫女李靜:“我想在這里上學,在這里很開心,我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過。我在幼兒園里早上和小朋友一起運動很開心,還一起做游戲,一起玩。”
其實,老李家的難題也是絕大多數蘭陵菜商頭疼的,他們絕大多數人沒有在上海繳社保。這些年,他們雖說在上海淘到了金,可始終找不到一種歸屬感。現在,部分人已經在尋求改變,做洋蔥生意的徐濤就是其中之一。
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徐濤:“我是1990年到上海,說實話,這20多年來也賺了一部分錢,雖然賺了一部分錢,但是住房問題解決不了,另一個是小孩入學問題解決不了。說實話在上海干了這么多年,也是喜歡上海這種環境,想在這個地方長時間待下去,必須要有一個實體。”
徐濤所說的實體,指的是屬于自己的營業執照,不久前,他在江橋市場傍邊開了醉臥蘭亭飯店,開飯店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把社保交上。
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徐濤:“想在這里長期待下去,必須要買社保公積金,滿兩年及以上,可以在上海申請買房子,買了房子就有了家的歸屬感,買社保一年以上,可以解決小孩在當地的就學問題。做生意不能為了賺錢,把小孩的學業浪費掉。”
現在,徐濤的飯店已經成為身在上海的山東蘭陵人經常聚會的地方。不僅如此,因為是老鄉,這些天老李也琢磨著,能不能通過徐濤的飯店,給兒子或者兒媳繳上社保,這樣孫子、孫女就不用離開自己了。
上海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李貴祥:“徐總,我想給你說個事情,小孩在這上學,交社保,在你這里想想辦法,能交吧?”
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徐濤:“交是能交,你得看上什么學,上小學還是幼兒園?”
上海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李貴祥:“上小學一年級。”
江橋批發市場蔬菜商徐濤:“上小學可能得交到半年以上。”
孩子上學的事有了著落,老李的心也踏實了些。晚上8點多,江橋市場的菜商們逐漸散去。由于收攤有早晚,往常晚上回家后,老李一家都是各吃各的。只有過年這天,祖孫三代才能圍著桌子,吃頓團圓飯。他們希望,以后在上海的每個春節,全家人也能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