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運,買火車票又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而這種再普通不過的票據被用過之后,便很少有人再會去回憶。在66歲的青島“老哥”安郁森的眼里,小小的火車票卻成了寶貝。從1958年收藏第一張火車票開始,如今安郁森已經收藏了3000余張火車票,單從種類上來說就包括了普通車票、站臺票、退票、行李票……攤開他收藏的11本火車票,耳畔似乎又響起了汽笛聲,仿佛能看見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行。

“這些車票中有半數是自己坐火車得來的,其余的是跟親戚、朋友要來的或從其他火車票收藏愛好者那里換來的!卑灿羯嬖V記者,火車票收藏在國內收藏界比較冷門,他收藏火車票緣于第一次坐火車的經歷,1958年剛滿10歲的他因為在學?剂恕半p百”得到了一次坐火車的獎勵,媽媽帶他從青島火車站買票上車,坐到滄口站下車。第一次坐火車給他帶來了很新奇很驚喜的感受,尤其是對那張小小的車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這張1角7分錢的火車票被他仔細地夾在一個筆記本里,成為他收藏的第一張火車票。之后他有了更多坐火車的機會,開始搜集更多的火車票,尤其是1971年他從事了供銷的工作后,出差坐火車更是成了家常便飯。別人下車后就扔掉的車票,他只要看見了就撿起來。
令安郁森津津樂道的是每張火車票背后的小故事!白钤,坐臥鋪車是要買兩張票,坐空調車還要另外買空調票,還有坐火車過海需要買輪渡票!卑灿羯嬖V記者,一張1950年1月3日由張店發往博山的火車票是他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車票,這也是新中國第一代火車票,票面價格是3100元(相當于0.31元),還有一張1958年從上海到蕪湖票面價格54200元(相當于5.42元)的火車票是“最貴”的。“這些小小的火車票反映了我國鐵路發展的歷程!卑灿羯f,他平時會經常拿出收藏的火車票對照列車時刻表來研究,從時刻表可以看出各地列車的里程、運行速度,從火車票的面值變化可以看出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印刷制版技術的發展,這些都代表著時代的進步。
“我正在計劃將我收藏的火車票編成圖冊,想在全國展覽!卑灿羯嬖V記者,他目前有時間,也在有意識地整理自己以火車票為基礎的“旅途相冊”,1981年4月22日他乘坐綠皮車從青島到昆明,當時花了48.7元,2011年4月22日他又乘坐火車重新走了這一條路線,花了396元,“同樣都是硬座車,現在火車內的環境、舒適度和運行速度都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安郁森說,從票價上來看現在車票是30年前的8倍,但當時他的月工資僅僅是50元,而現在退休金已經漲到了2000元。(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