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家就在幾百米外,86歲的老人李寶泉(化名)卻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去。因為子女忙,前年他搬進了王官莊敬老院。馬上就要過年了,他說,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年三十能一起吃個團圓飯他就挺知足。

記者探訪省城多家老年公寓發現,超80%老人無法回家過年。隨著老年公寓居住設施提升,老人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改善,但是他們精神的空虛卻無法填補,有的老人為了見兒女,甚至裝病。
兒子去世老人仍惦記家
22日上午,記者探訪了多家老年公寓,雖然再過幾天就是春節,可老年公寓里的年味兒很淡。對于老人來說,23日小年吃個水餃已經很滿足。
在濟南康樂老年公寓一樓辦公室,記者從16個監控視頻畫面中看到:有的老人在一個座椅上坐不到5分鐘就得換地兒,這樣反復多次;還有的老人在活動室,對著關著的電視屏幕,一坐就是1個小時。
老年公寓主任梁華指著監控錄像里一位來回踱步的老人告訴記者,老人今年70多歲了,每天中午12點都要來趟辦公室,總說“想回老家看看,想兒子想孫女”,央求工作人員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來接他。
“其實老人的兒子早就過世了,兒媳婦也已經帶著孩子改嫁,老人無人照管,他的女兒把他送到這兒。”梁華告訴記者,老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并且小腦萎縮,最近發生的事情早就不記得了,只是保留著之前的記憶。“我們不敢把實情告訴老人,害怕他受打擊,每次只能哄著老人。”梁華說,越到年底老人想回家的心情就越迫切。
看別人團聚老人會“吃醋”
幾乎每個老年公寓都提倡子女多來看望老人,尤其是年前,多陪老人聊聊天。“但總有一些子女無法做到。”記者詢問原因都有哪些,康樂老年公寓主任梁華只是一聲嘆氣。
“老人在老年公寓雖然吃喝不愁,可是那種內心的寂寞感需要兒女通過親情方式彌補。為什么說是‘老小孩’?老人上了歲數,就有些孩子脾氣,希望大家圍著自己轉。”梁華舉了一個簡單例子,如果看到同屋老人的子女領著孫兒、拿著禮品前來看望,而自己兒女沒有過來,有的老人就會“吃醋”。“老人不會直接說出自己不高興,也不提原因,直接對著工作人員‘甩臉子’。”
“有時候子女隔兩三周甚至更長時間來看老人,老人就會佯裝生氣說句‘忙啥去了,還記得你有個爹不?’但其實老人心里特別開心,他們要求并不高,常打電話,送口吃的,讓老人知道兒女還惦記著,就足夠了。”梁華告訴記者,有時候子女電話里隨口應承一句“周末來看望”,老人就會牢記在心,當天起個大早,穿戴整齊,吃完飯后在院里轉悠,等著子女前來。
濟南華森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老人實在太想孩子,就會讓我們給孩子打電話催催。”據了解,有的老人甚至裝病讓子女過來探望。
超八成老人過年難回家
記者探訪中發現,各個老年公寓的情形差不多,超過80%的老人要在老年公寓過年。在市中區王官莊敬老院,工作人員修長玲告訴記者,敬老院里有近40個老人,過年能回家的也就五六個。
康樂老年公寓100多個老人,過小年能回家的僅僅四五個,即使到了春節,回家的老年人也只占到20%,其中又有10%的老人春節當天回家,當天返回養老院。
李寶泉的家距離老年公寓僅僅幾百米,可是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去。“兒子還沒有退休,女兒要到外地照顧她的孫子,所以我前年就搬到了老年公寓。”記者問他過年想不想回家,他只是說,年三十兒能一起吃個團圓飯就挺知足。
同屋71歲的張殿江挺羨慕李寶泉年三十到兒子家吃餃子。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剛結婚,過年要去婆婆家,雖然女兒想把他接過去,但他總覺得別扭。“年前我想叫女兒給買點菜,今年過年就在這里過了。”說話時,記者聽出了他口氣中的無奈。 見習記者 施雪瓊 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