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當北風蕭蕭,雪花飄飄,我們需要一個家,一個溫暖避寒的家。或許你很難想象,在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些家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冬日面臨挨凍受苦的窘境……
故事
堅守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在默默勉力支撐
十幾年前,在五里牌坊西街的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住著一家六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一對出生時前后只差3分鐘的雙胞胎兄弟。雖然這個家庭貧寒,但經常充滿著歡聲笑語。
十幾年后的今天,這個房子里只剩下媽媽韓登俊、15歲的哥倆,還有幾乎失去光感的73歲的爺爺。老的老、小的小,全家就靠韓登俊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所有重擔。全家每月的收入來源,是她在某公司做保潔員的微薄工資和公公的退休金。
10月28日一早5:00,韓登俊睜開睡眼,一陣涼氣襲來,她不禁打了個寒戰,這兩天一天冷過一天,韓登俊不得不開始為買煤錢犯愁。想到這里,她深吸一口氣,不禁又打了一個激靈,摸著黑起床為一家四口準備早飯。“一般爐子要等到下雪的時候才會生上火,畢竟燒煤是筆不小的開支。”韓登俊說,她總想著能從自己的午飯中省出一點兒,免得讓孩子和老人受苦。
每個工作日的7:30之前,韓登俊一定會趕到工作地點開始一天保潔工作,在她看來自己時常掛在臉上的微笑是痛苦逼出來的。單位知道韓登俊的情況后,對她多了關照。“別看現在家里什么都有,都是一點一點撿回來的。”韓登俊指著兒子用的寫字臺對記者無奈地說,別人家替換下來丟在路邊不要了,她就拉回了家,擦干凈后再讓倆孩子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我的公公、婆婆全是盲人,那幾年的冬夜更加難熬。”韓登俊說。如今看著個頭已超過自己的兩個兒子,韓登俊總忍不住感嘆時光流逝,“多虧街道辦對我們的幫助,要不日子真過不下去了。”韓登俊說。“我雖然看不見,但是我知道俺兒媳婦守住這個家太不容易了。”韓登俊的公公張瑞鑫說,10年來一直是韓登俊一個人守護著整個家,不離不棄。
故事
苦撐
為疾病所累,天涼了,他們還沒湊出買炭錢
27日下午3點多,陽光依然很好,但寒風還是會時不時鉆進人的脖子,讓人忍不住裹緊衣服緊走幾步。于法強站在家門口不由長嘆一口氣,他擔心在外擺報攤的妻子和才上小學的孩子以后會不會被凍著。
2003年被查出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后,于法強開始了漫漫治療路。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免疫系統的病治療得差不多了,他的雙腿卻開始不聽使喚了。鉆心的疼痛持續幾年后,2011年,他被確診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從此失去勞動能力。
“醫生要求我使用雙拐,可我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于法強說,每天靠著藥物度日的日子讓他內心充滿了壓力,畢竟自己不能外出工作了,全家的重擔就全部落在妻子和她那個報攤上。
走進于法強的家,有不少飲料、礦泉水等貨物堆在屋里———為增加收入,于法強的妻子在報攤上還賣些飲料等物品,這些也是全家人生活支出的來源。于法強家的碗櫥里還有半碗吃剩下的菜,這是要留著晚上吃的,在他們家里,剩菜從來不舍得倒掉。
一家人的冬天都要靠燒“土暖氣”度過,可因為舍不得燒煤,爐火總是不太旺,暖氣片也不過溫熱而已。為此,于法強和妻子把他們的雙人床和孩子的小床都緊靠在臥室的一片暖氣片旁,“靠著暖氣片多少能沾點熱氣。”于法強說。
全家吃喝以及他的藥費全要靠妻子的這個報攤,眼看天氣越來越涼,兩口子還沒湊齊買煤的錢。“得等等,得等到煤炭降價的時候才舍得買上 1噸煤燒燒。”于法強說,“寒冬里看著孩子放學回來凍得小臉通紅,進了家還好久暖和不過來心里就隱隱作痛”。
故事
積攢
修車鋪生意不好,老兩口撿柴火備過冬
27日中午,陳長秀和劉和平正在給一輛自行車修補輪胎。氣溫還沒降到零下,可陳長秀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毛褲,冠心病、關節炎讓每天服藥的她身體虛弱。
從2001年開始,在街道辦和街坊四鄰的幫助下,陳長秀和丈夫在南辛莊東路的小胡同里開起了這個修車鋪,從此他們的家安在這個僅20平方米的小屋里。如果不是劉和平指點,沒人會注意那個被放置在門口的鐵桶就是他和患病妻子取暖的工具。
“這是前幾年我用泥巴和鐵桶糊起來的,這樣撿來的柴火也可以燒。”劉和平說,由于家里沒有暖氣片,他們老兩口的冬天就靠圍著這個自制的爐子過日子。雖然修車鋪每天早晨7:00就開張,但由于生意不好,老兩口從來舍不得買煤塊燒。“我們出去遛彎的時候,遇到伐樹的,就撿幾塊木頭攢著,每年都是等著賣煤的賣剩下了再買,這樣能便宜些。”陳長秀說。
老兩口沒有兒女,街坊四鄰看兩人可憐總會幫襯一下。“我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是鄰居送給我的。”陳長秀指著堆在家里的衣服和掛在墻上的包對記者說:“這都是好心的鄰居給我們的,要不我們的日子真的過不下去。”地上幾塊已經開始腐爛的南瓜是老兩口未來數天的伙食,“前幾天我們吃的一直是自己偷偷種在鐵路邊的蔬菜。”陳長秀說著搖了搖頭,這個冬天,她和老伴依然要靠燒撿來的柴火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