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一”起,汽車三包新政將正式實施,屆時,家用汽車銷售2年內或行程5萬公里內,消費者都可根據三包規定享受服務。對此,消費者大多充滿期待。
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汽車經銷商已經行動起來,提前承諾提供三包攬客。不過,積極準備的同時,不少經銷商也感受到壓力。
本報記者 林媛媛 孟敏 實習生 曾艷 徐菁
釋放利好 三包終結只修不退換行規
“我的車買后第二天上路方向就跑偏。經銷商不承認是質量問題,只是說給修,但又找不出問題所在,前前后后修了好幾次。”日前,濟南市民杜先生跟記者說,他去年買的一輛車價值30多萬,如果按照即將實施的三包規定,維修這么多次還解決不了問題,就可以要求換車了。但是現在,他只好自認倒霉,繼續開著這輛動了多次手術的車。
這兩年,車主在經銷商門口砸車泄憤的事件不時上演,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為汽車屢屢出現質量問題卻得不到解決。汽車三包規定的實施,令消費者少了這樣的顧慮。
記者采訪的不少消費者決定“十一”后再去買車。“今年三包要實施的消息確定后,我就一直在等,感覺這樣買車更放心一些。”濟南的孟女士說,身邊開車的朋友很多,遇到汽車質量問題的不在少數。“遇到小問題還好,修修補補就罷了,但是一旦遇到大問題,就太麻煩了。”
“沒有三包規定時,經營者對汽車出現的問題就是維修,現在出了新政策,符合一定條件的,該更換的更換,該退車的退車。”律師石統雨認為,三包規定的實施,結束了汽車行業中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只修不退不換的舊行規,這對消費者絕對是一大利好。
搶奪客戶 一些品牌提高三包標準
面對三包規定影響的一批集中購車人群,經銷商們也在想法兒搶占客源。
“這半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訓員工。”某奔馳4S店售后李經理說,三包即將實施的政策發布以來,從汽車生產廠家到經銷商,都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緊張。”
李經理說,公司分批派員工到生產廠家進行系統培訓,這不光包括售后的員工,銷售人員也都要參加。“實行三包后,汽車銷售程序、單據填寫都會有變化。”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汽車品牌在8、9月份就陸續開始實施汽車三包規定,這其中既有國產品牌,也有進口品牌。“我們是從9月1日開始實行三包的。”某福特4S店銷售劉經理說,很多消費者都在等三包規定的實施,很多汽車品牌都瞅準了這個時機。
“三包的最低標準肯定是國家政策,但是一些品牌為了爭奪客戶,還會在國家標準上再提高一些。”劉經理說,比如延長某些零配件的保修時間、延長免費拖車時間等。雖然這會增加成本,“但沒辦法,消費者看重這個。”
規避風險 4S店增加零配件庫存
三包規定的實施,對“傲慢”慣了的汽車經銷商來說,無疑是一大壓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你聽說過車壞了還能退的嗎?”某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小李說,對于4S店來說,三包規定實施后,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退車情況的出現。
按照三包規定,如果汽車在兩年內因質量問題修理時間累計超過35天或因同一產品質量問題修理超過5次,就可以享受換車政策。一名汽車經銷商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來,不管是哪個品牌的汽車,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都不小。
35天的維修時限讓很多經銷商如臨大敵。“汽車出現問題的情況非常多元化,維修時間有時候確實不好預測。”山東交通學院技術檢測中心技術人員說,目前經銷商能做的也只能是加大零配件庫存。
“對普通配件,我們的庫存是沒問題的,怕就怕一些進口車的某些零部件,一旦沒有就需要等很長時間。”上述奔馳4S店的李經理說,因為修車時間的長短將成為消費者退換車的依據,所以現在各經銷商都在增加零配件的儲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