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濕地是鳥類的天堂。青島有著大片臨海濕地,每年秋天都吸引著大量遷徙的候鳥歇腳,甚至留下過冬。秋高氣爽,雙節假期將至,濕地也成了最佳的觀鳥場所,除了游人,行動起來的還有愛鳥人士。雙節將至,本報記者提前出發,打探青島濕地美景,聽愛鳥人士講講護鳥知識和關于鳥兒的故事。
“這片濕地是鳥兒的天堂,天涼了,不少候鳥從北方飛到這里。”羅家營濕地靠海的地方有一片鹽場,自然風貌保存較好,鳥類愛好者孫先生一年四季都會到這里來觀鳥。隨著天氣變化,一年一度的鳥類遷徙又開始了,9月11日記者來到了羅家營濕地進行探訪,一些從北向南遷徙的候鳥在此“歇腳”,它們在濕地上空飛舞覓食。一些護鳥人士專門組成了護鳥隊來招待“遠方的客人”。采訪中專家表示,目前抵達青島的候鳥是“先頭部隊”,下個月這里將迎來大批遷徙至此的候鳥,那時正是觀鳥的最佳時機。
“先頭部隊”現身羅家營
“緊靠大沽河入海口的羅家營濕地里,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看到了白腰草鷸、黑翅長腳鷸、白鷺等。這些候鳥來到青島歇腳,濕地更加生機勃勃了。”11日上午,愛鳥人士封少林興奮地說。
“大沽河、白沙河等河流最后都流入膠州灣,這里沿海有大面積的灘涂,海灣內營養鹽高,餌料充足,所以很受過境候鳥歡迎。”封少林稱,羅家營附近的大沽河濕地是膠州灣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狀態保持良好,有豐富的濕地植被,是青島最重要的水源之一,同時也是水鳥的重要繁殖區、越冬區以及亞太地區候鳥遷徙重要的必經驛站。
盡管目前還不是候鳥遷徙的“黃金季節”,只有少量趕早的候鳥抵達青島,但看到時隔許久再次出現“新客人”,仍讓封少林感覺到一陣興奮。他告訴記者,遷徙季節羅家營能看到四五十種鳥,其中包括鷹類、鶚類、鷸類等,甚至少有的黑翅長腳鷸、反嘴鷸也會在這里駐足。
“鏡面”覓食,水鳥也怕咸
走進羅家營附近的濕地,一片片分割成片的水池幾乎望不到盡頭,池中水面平靜的像一面鏡子,連水草都呈現出紅、綠、褐等不同顏色。
其中一種在水里覓食的水鳥叫做白腰草鷸,“它嘴巴很長,背部羽毛是深褐色的,腹部的羽毛是白色的,腿挺長,方便站在水里覓食。”封少林說,白腰草鷸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出現在淺水處、泥地、沙灘、水田和沼澤地上,尤其喜歡肥沃多草的淺水田。白腰草鷸在行走時常上下晃動尾部,遇到驚嚇干擾時,并不急著飛走,而是快步跑開,到有草或亂石的地方隱蔽。記者還看到一種腿部橙紅色的水鳥,它的體型和白腰草鷸十分相似。封少林稱這種鳥叫做紅腳鷸,也是一種候鳥。
除了這些體型稍小的水鳥,記者還看到一些體型稍大的白鷺。而在靠近鹽場的水池中,則鮮有候鳥在里面覓食。問及原因時,鹽場一名工人笑著說“水鳥也怕咸!”原來,在靠近鹽場的水池里,海水的鹽度太高,食物也很少,水鳥不愿意在這些水池里浪費精力和體力。
愛鳥人士自發組成護鳥隊
“很多候鳥只是在此歇腳,如果沒有食物它們就飛走了。”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候鳥在這個地方停留時間長短取決于有沒有食物,為了讓遠方的客人多呆幾天,他和幾位愛鳥人士自發組織了志愿隊,經常到早市上去買一些小魚蝦,供這些候鳥覓食。
“像這樣這么熱衷保護濕地候鳥的志愿者很多,我在各個濕地拍鳥的照片時,經常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多人手里都拿著‘長槍短炮’。”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副會長張世平告訴記者。
“它們很膽小,千萬別嚇唬。”志愿者韓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成立志愿隊伍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為候鳥的遷徙保駕護航。
濕地觀鳥最佳時機要等下月
根據青島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發布的數據 ,截止到2013年1月份,島城發現并記錄的鳥類種類已經上升到389種,這其中包括冬候鳥、夏候鳥、留鳥和旅鳥等 。而在膠州灣,目前已經記錄到的生態濕地鳥類有160多種,其中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名錄和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水鳥有21種,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鸛、中華秋沙鴨等 8種,二級保護水鳥有大天鵝、灰鶴、蓑羽鶴、鴛鴦、小勺鷸等 13種。
“現在候鳥還不多,再過一段時間這里全是飛鳥,會出現群鳥共舞的壯觀場面。”家住附近的孫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年都來這個地方看鳥,現在候鳥還比較少,每年10月份這個地方就會出現大量候鳥,它們在天空盤旋飛舞,清脆的叫聲在濕地內回蕩,市民可以帶著家人來這里觀鳥游玩。
采訪中記者看到,在濕地內還有工人正在施工,“這些人正在改造濕地,以后這片濕地會變得越來越漂亮,候鳥也會越來越多。”孫先生稱。 文/本報記者 徐杰 劉鑫 圖/記者 陸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