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8月26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 現在大伙手里有些閑錢都喜歡買點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濟南的劉女士前段時間就買了份短期理財產品,可到到期時竟然發現,買的理財產品竟然沒有任何收益。
今年6月份,濟南的劉女士拿著10萬元現金來到華夏銀行濟南緯二路支行,想要購買一份短期的理財產品。
“大堂經理說,正好有一個35天的,我說我沒卡,他說可以去柜臺辦理。”
考慮到這份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不錯,并且短期內自己還要用這筆錢,劉女士覺得這份理財產品比較適合自己,就趕緊來到柜臺辦理。
“他問買什么?我說買35天的理財,他就答應了,要了我的身份證,就開始給我辦。”
柜臺辦理完手續后,按照這份理財產品的時限是8月份到期。可就在到期時劉女士發現理財產品的收益一直沒有到賬。
“35天是8月9號,我就等提醒短信,但一直沒有。”劉女士說,自己之前也買過別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每次在到期時都會收到銀行的提醒短信,為了了解情況,劉女士再次來到華夏銀行緯二路支行。
“另一位大堂經理說你把你的卡給我,我看看到賬了沒?他一看里面就光有我存的錢,他說怎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沒買上。”
劉女士說,自己當時非常明白的告訴業務員購買理財產品,并且在柜臺辦理完所有手續,但是業務員并沒有告知自己當時沒買上這份理財產品。
“他說沒給你辦,我說他也沒告訴我沒買上,把單子都給了我,我才走。”眼看自己十萬元的理財投資成了存款,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收益,劉女士找到華夏銀行想要討個說法,但銀行方面的答復令她很不滿意。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幫辦和劉女士來到了華夏銀行緯二路支行了解情況。據這位姓施的行長介紹,購買理財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才能購買成功。“第一次先開卡,存錢,先評估問卷,再簽約,再單獨購買。”按施行長的說法,客戶在華夏銀行柜臺辦理理財業務手續后并不表示已經購買理財產品成功,而是還需要由銀行大堂經理指導客戶完成購買。
“我們正常簽約后開通網銀購買渠道,到大堂演示機怎么購買理財。”至于劉女士當時為何沒有買上理財產品,施行長表示由于當天銀行人比較多,大堂經理沒有及時帶劉女士在大堂演示機完成最后的購買。“我們首先由責任,平時人不多,我們會由大堂經理演示怎么操作。”“光把錢存了,卡開了,簽約了,網銀開通,環節上有不足的地方。”
那么對于銀行工作疏忽給劉女士這段時間造成的損失,銀行方面表示會按照正常的理財收益進行賠償。“您來買理財但沒買上,這是最直接的損失,如果需要現金賠付的話,按理財收益,承擔多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