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3日夜間,16歲的中學生小浩喝農藥自盡。小浩的家人怎么也想不通,平常開朗樂觀的小浩怎么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雖然家人曾為小浩買了意外傷害保險,但保險公司認為是自殺,不符合賠償條件。經交涉,事發三個月后,小浩的父親領到了保險公司的一萬元錢。
本報記者 袁鵬
一夜之間生死相隔
小浩的父親王軍偉說,小浩出生于1997年1月31日,今年已滿十六周歲。生前在四十一中上學,今年已經上到初中二年級。
事情發生在今年5月3日。當天是星期五,小浩放學后正常回到家,一家人吃過飯后小浩就回了二樓他自己的房間。由于第二天學校不上課,小浩像以往一樣交代父母說第二天早上不要叫自己起床吃早飯,自己要多睡一會。
5月4日早上,小浩的父母都早早起床出門工作去了。小浩的母親就在家附近的釀造廠工作,4日中午小浩的母親買了牛肉面回家,但是進門后喊小浩卻沒人答應。“我喊了好幾聲都沒人答應,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小浩的母親說,小浩平時很聽話,以往聽見母親呼喊他都會馬上答應,但這一天卻沒有動靜。
小浩的母親就上到二樓去敲小浩的房門,門是鎖著的但里頭卻沒有聲音。小浩的母親著急了,就喊來了鄰居,用鉗子等工具將鋁合金門上的鎖給撬了下來。大家進屋一看,小浩安靜地躺在床上,沒有呼吸,臉已經發青了。有鄰居趕緊打了120,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后進行檢查后告訴小浩的母親說,小浩已經死亡,而且死亡時間應該是3日的夜間。根據現場發現的農藥瓶和小浩的尸體,可以判定小浩是在前一晚喝藥自殺的。
自殺前毫無異常征兆
說到小浩自殺的原因,小浩的父母表示直到現在他們也沒想明白。小浩的父親說,5月3日孩子放學回家后,還和他的哥哥一起去澡堂去洗了個澡,整個過程有說有笑十分正常。沒想到當天晚上孩子就尋了短見。
“這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從小就開朗、外向、善良,有時候還和我開開玩笑斗斗嘴皮子。”小浩家的鄰居朱女士說,前段時間自己女兒結婚的時候,小浩還幫著忙里忙外。這么好的一個孩子突然沒了,自己也感到很痛心、很意外。
心理咨詢師吳女士稱,像小浩這種處于青春期的少年,有的內心很敏感也很脆弱。近些年來國內也出現了很多青春期少年自殺的案例,最后調查出的原因往往都是小事。所以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鼓勵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
意外傷害險 不賠償自殺
小浩的父親說,事發一段時間后他想起來自己曾經花八十元錢給小浩買過一份“學生兒童意外傷害保險”,保險期間為一年,從2013年2月27日起至2014年2月26日。小浩的父親就聯系了保險公司,但是保險公司稱由于小浩是自殺,所以并不符合賠償條件。經過一番協調,保險公司最終答應給小浩的父親一萬元,但只是口頭這么說,到8月4日小浩的父親都沒有拿到這筆錢。
8月5日上午,記者跟隨小浩的父親來到了這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理賠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小浩的父親購買的這種保險在保單上已經明確寫明了,因被保險人自殺或故意自傷,導致被保險人身故、殘疾或燒傷的,本公司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不過被保險人自殺或故意自傷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小浩自殺時已經十六歲了,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保險公司其實并無賠償義務。
不過保險公司考慮到小浩的家庭比較困難,所以經過協調決定向小浩的父親支付一萬元錢。5日當天,一萬元錢已經打到小浩父親的賬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