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片 本報記者 蔣龍龍 實習生 宗雨婷 高貴朋
為實現省城河道不見污水,不聞異味,8月底省城65條河道截污治理工程將全部竣工。市民如再發現排污口向河道排污,可直接致電12319舉報。為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問題,濟南市正在加緊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水質凈化三廠擴建工程也將于8月底試運行。
全面截污,
污水不再排向河道
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昆侖街小區的南大槐樹溝截污工程場地。此前,昆侖街小區并沒有專門的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經雨水管道排向了南大槐樹溝。整治前的南大槐樹溝,污水橫流,經常散發著異味。
經過改造后,周圍居民的生活污水都經新鋪設的污水管線流向了經一路污水主管線。當日的南大槐樹溝情景已有了很大改觀。
南大槐樹溝截污治理工程是興濟河分區雨污分流工程中的一部分。據興濟河分區治污工程項目部副主任劉洪臣介紹,目前興濟河分區12條整治河道中,興濟河、南大槐樹溝、南太平河、段店東溝等已經實現了全面截污,污水不排向河道的目標。
分區內的其它8條河道截污整治,將于8月底實現竣工。“目前,興濟河分區內發現的426個排污口已經整治了389個,完成了9成多。”劉洪臣說。
65條河道共查出
1200個排污口
當天,記者還走訪了大辛河分區雨污分流工程。據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辛河雨污分流工程于2012年8月立項,分區范圍內共有全福河、大辛河等12條河道。工程新建污水管網39公里,整個工程也將于8月底完工。
據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臘山河分區、興濟河分區、大明湖分區、大辛河分區等四大分區雨污分流工程,共對整治區內65條河道進行截污治理,新建雨污水管線146公里。
在四大分區工程中,河道的排污口是一個重點難題,65條河道共查出1200個排污口。8月底,四大分區65條河道截污工程將竣工,“竣工后,65條河道將不見污水、聞不到異味,市民再發現河道上有排污口,可直接致電12319舉報。”
分散式污水處理站 日凈化7萬噸污水
當天,記者來到位于西工商河東側、小清河南岸的金牛公園污水處理站。源源不斷的來自西工商河東側和濟濼路污水管線的污水經過處理站凈化處理后,排入了西工商河。“金牛公園污水處理站每天能處理1萬噸污水。”濟南市排水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6月,金牛公園管理站投入試運行,7月份正式投入運行,為濟南市第10座投入運行的分散式污水處理站,10座處理站每日可處理污水7萬噸。
據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將加快赤霞廣場站、陽光新路站、大澗溝站等6座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建設。鑒于開發商建設的大部分分散式處理設施閑置浪費嚴重,濟南市政公用事業局將調研學習外地經驗,盡快制定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管理辦法,避免長期閑置等浪費問題。
水質凈化三廠擴容一倍 8月底調試運行
據了解,濟南市污水處理遵循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集中處理就是利用四大水質凈化廠集中處理污水。四大水質凈化廠均位于城區北側的小清河沿岸附近。
目前一廠污水處理能力為30萬噸,二廠為20萬噸,三廠為10萬噸,四廠為3萬噸。據了解,濟南市居民每天產生的污水共有70萬噸至80萬噸。一廠和三廠已經超負荷運行。
為了降低一廠和三廠的運行負荷,濟南市對三廠進行了擴容。擴容后,三廠每天將多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能力將達20萬噸每天。
4日中午,記者來到了正在施工的三廠擴容工程。據三廠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工程已經完成了八成,將于8月底開始調試運行。污水擴容工程結束后,不僅三廠的運行壓力有所緩解,“一廠的部分污水也可被調到三廠處理,減輕一廠的壓力。”另據了解,四廠的二期擴容工程也將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