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了近三十年的土坯房,一到雨天就有塌方的危險;父親患腦血栓兩度住院,揣著藥和簡單的行囊,堅持在外打工掙錢;守在家里的母親干完地里的農(nóng)活,還要去鎮(zhèn)上打工,平時買一塊錢的咸菜能就著饅頭吃10天……這就是聊城冠縣清水鎮(zhèn)少年劉澤川的家境。今年高考中,他考出了643分的成績。如今他期待著走進大學(xué)校門,用知識來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文/圖記者孫曉偉實習(xí)生劉建宇站在土坯房里抬頭就能看到天
聊城冠縣清水鎮(zhèn)劉屯村里,多數(shù)人家都住著二層小樓。沿著村中的小路,就在林立的高大房屋間,一戶低矮的土坯房顯得破敗而老舊,這就是劉澤川的家。五間土坯房里沒有什么像樣的擺設(shè),屋里屋外都是沒有區(qū)別的泥土地面。正逢雨天,記者走進一間屋里想要避雨,抬頭卻看見屋頂有個窟窿,站在屋內(nèi),雨水直直地飄落在屋里的泥土地上。就在這樣一個破敗的小院里,劉澤川一家人生活了近三十年。“家里的土坯房蓋得時間太久了,一到下雨就怕房子塌。”劉澤川的母親杜秀容告訴記者,“家里的孩子嫁的嫁,出去讀書的出去讀書,孩子都不在家,就搬到親戚家了。”因為自家條件太差,杜秀容只好帶著劉澤川寄居在劉澤川的大伯家里。
記者初見劉澤川就是在這戶因下雨而變得泥濘的農(nóng)家小院里。這個身形單薄的男孩話很少,聽著母親訴說家境,這個男孩顯得越發(fā)沉默。
父親帶病打工母親得空賣苦力
劉澤川的父親患有腦血栓,曾兩度病危住院,但為了維持生計,還是揣著藥和簡單的行囊,一直堅持在外打工。除了在聊城大學(xué)讀書,即將上大二的姐姐,劉澤川還有一個16歲的弟弟。但事實上,這個弟弟并不是劉澤川的親兄弟。
“劉澤川有個叔叔幾年前死了,他嬸子覺得家里苦就偷偷跑了,只剩下這么一個16歲的孩子跟在我身邊。”不忍心孩子沒人照顧,劉澤川的母親杜秀容收留了這個孩子。
要同時養(yǎng)活兩個讀書的孩子已非易事,更何況是三個。為了供孩子們讀書,除了經(jīng)營家里的七畝地,杜秀容一有時間就去鎮(zhèn)上打工。“每天得摞四五百個軸承圈。”杜秀容沒有勞動技能,除了下苦力,找不到別的工作。軸承圈四五斤一個,一天下來,杜秀容就得摞1600多斤的軸承圈。然而這么辛苦的一天,也就賺二十六七塊錢。
“一天給我五塊錢我都去干!為了孩子,啥苦我都能吃。”為了讓孩子過得好,杜秀容舍不得吃。一塊錢買來的咸菜,就著水和饅頭,她能吃十多天。說起這些年受的苦,這位黝黑的農(nóng)婦流著淚告訴記者,怎么吃苦她都不怕,只要孩子有出息就行了。
盼著能上大學(xué)用知識改變一家人命運
因為自家破敗,母親不得不放下顏面帶著孩子寄住在親戚家;為了供養(yǎng)三個孩子讀書,母親省吃儉用,父親堅持在外打工,劉澤川說,父母的這些付出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為了少給家里帶來負(fù)擔(dān),這個還在長身體的男孩,一個月的生活費不過300元錢。
劉澤川說,母親為了他們付出了她所能付出的全部。而眼下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學(xué)習(xí),因為他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他相信只有在學(xué)習(xí)中取得好成績,換取好未來,才無愧于父母的付出。
因為刻苦勤奮,劉澤川平時在班里的成績都保持在前三名,今年高考更是取得了理科643分的好成績。為了盡早畢業(yè)工作養(yǎng)活家人,劉澤川放棄了自己成為醫(yī)生的夢想,選擇了山大的自動化專業(yè),想要早日接替父母,挑起家中的大梁。
為了打工賺學(xué)費,姐姐今年暑假沒有回家。父母還在為他們的學(xué)費日夜奔波。站在自家破敗小院的劉澤川堅定地告訴記者,“這次上大學(xué)的機會我一定要抓住,因為對我而言,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寒門學(xué)子檔案
姓名:劉澤川性別:男家庭住址:聊城冠縣清水鎮(zhèn)高考分?jǐn)?shù):643分(理科)
捐款方式
“2013圓夢行動”自6月底啟動到8月31日截止。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捐款:1.郵局匯款,請匯至濟南市英雄山路4號山東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郵政編碼為250002。2.銀行轉(zhuǎn)賬,戶名:山東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開戶行:中國民生銀行濟南分行營業(yè)部,賬戶:1601014400001580。3.現(xiàn)場捐贈,地址:濟南市英雄山路4號山東省青少年發(fā)展基 金 會。捐 贈 電 話:82073842 82073843。4.登錄網(wǎng)站(www.sdydf.gov.cn)直接在線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