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24日訊(通訊員 沈良榮 記者 苑菲菲)為了找一份輕松又能賺錢的工作,剛從學校畢業的25歲女大學生鄧玥利用網絡“求包養”,在以為終于如愿以償找到理想情人時,卻沒想到對方是一個利用假身份釣網友的騙子。最終,鄧玥在一次糾纏中被該網友殘忍殺害,在花季一般的年齡就此隕落。
女大學畢業生離奇失蹤
2012年11月21日下午2點,一對夫婦神情焦急地來到山東省萊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報案。原來,他們的女兒已經失蹤半個月了。報案的男子叫鄧利民,今年51歲,山東省威海市乳山人。他們的女兒名叫鄧玥,今年25歲。2011年畢業于魯東大學,在煙臺工作。2012年11月5日,鄧玥告訴家人說是找到了工作前去報到,就再也聯系不上。
警方通過調查獲知,鄧玥手機關機之前曾有過兩個通話,一個是萊州市程郭鎮前坊北村的滕德全,另一個是煙臺市區的鄧玥的閨蜜李靜。李靜告訴民警,2012年11月5日下午,鄧玥跟她說去招遠見她的網友,是個日本商人。李靜在長途汽車站送走鄧玥后,連續幾天都沒有聯系上,鄧玥的手機一直關機。
警方通過偵查手段登陸鄧玥的QQ提取聊天信息發現,2012年10月,鄧玥在網站上認識一個網名叫“軒轅成樹”的男子。男子自稱叫成樹,日籍華人,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機電專業研修生畢業。他提出要包養鄧玥半年,每月給她一萬元,還承諾幫鄧玥找工作。 隨后民警又找到了鄧玥失蹤前的另一個通話人滕德全。滕德全說,他和鄧玥是通過網絡認識,半年前鄧玥來萊州玩,兩人見了一面。偶爾會電話聯系,但最近一段時間沒有聯系。
失蹤女子手鏈被找到
當晚刑警通過技術手段發現,滕德全在2012年11月5日和鄧玥有幾條短信往來。2012年11月17日,鄧玥的手機出現在濟南且使用過。那天,滕德全和隔壁養豬場的鄰居去了濟南。鄰居證實中途借滕德全的手機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而滕德全借給鄰居的那部手機正是鄧玥的。鄧玥的手機怎么會在滕德全的手上? 第二天,民警決定搜查滕德全的家。在他家洗衣機旁邊民警發現一條玉石手鏈,經與隨身帶去的鄧玥的照片比對,那條手鏈和鄧玥手腕上戴的手鏈一模一樣。在滕德全家中民警還意外發現了鄧玥寫給滕德全的三張借條,一張是10萬,一張是14萬,一張是16萬,一共40萬。 同一天,民警在招遠一監控卡口的錄像內發現,2012年11月5日,滕德全駕駛一輛車牌號為魯FRE907的白色小型越野車經過,監控錄像顯示車的副駕駛座上坐著一位長發女子,此女體態輪廓與鄧玥十分相似。
與此同時,刑偵中隊民警又通過網絡安全監察大隊破解了滕德全QQ聊天記錄,結果大為震驚,失蹤的鄧玥要去招遠見面的網絡朋友,即那個所謂的“日本商人”,竟然就是滕德全!2012年12月1日,這個頑抗多日的犯罪嫌疑人,終于交代了鄧玥失蹤的前因后果。 滕德全,現年37歲,早年在新疆武警部隊當兵,后退伍回家。幾年前,和妻子在村里辦了一個養豬場,有一個5歲的女兒。滕德全有“網上聊天”的癖好,在網上,他自稱是日籍華人,名叫“軒轅成樹”,出生在日本長崎,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機專業電研修生畢業的,在中國辦企業,廠區在招遠,主要生產電機。妻子是日本人,每兩三年才能來一次中國。而他也每年只回一次日本探望家人。寂寞難耐,想在中國找個情人,待遇是每月5000到20000不等,不少網友落入他的圈套。
失蹤女子與網友有過債務糾紛
據滕德全供述,他和鄧玥在聊天室里相識,當時鄧玥謊稱自己叫張志,煙臺芝罘人,1988年生,做服裝生意,她是家中獨生女,母親患有嚴重骨質增生,她的最大愿望是努力賺錢治好媽媽的腿,然后帶她出去旅游,讓她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據滕德全供述,他以幫其治好母親為由讓鄧玥做他情人。兩人次日如約在萊州見面,并發生了關系。滕德全說自己給了鄧玥10萬元,鄧玥給他打了一張10萬元的欠條。但此后借條卻成了一張白紙,鄧玥也消失在滕德全的視線中。滕德全覺得被一個小姑娘耍了心中十分不忿,一直在尋找鄧玥。
滕德全說,2012年10月,他在聊天室發現一位網友的訴苦和鄧玥很相似。滕德全以日本商人身份與其聊天,確認她就是鄧玥。滕德全稱可以一萬元一個月包養她,并要鄧玥馬上到招遠見面。2012年11月5日,兩人在招遠汽車站見面,雖然認出了滕德全,鄧玥還是跟她上了車。在車上,鄧玥承認自己買了消字筆寫欠條的事,并在滕德全的威脅下又寫下了三張分別是10萬、14萬和16萬的欠條。 到養豬場后,鄧玥不愿下車,一怒之下滕德全將鄧玥從車上拖下來對頭部猛打三拳。看鄧玥暈倒在地,滕德全覺得她死了,便脫下鄧玥衣服將她分尸。次日騎著越野摩托車,將尸體埋在了四個地方。隨后,警方根據滕德全的供述,在埋尸現場找到了鄧玥的尸體。鄧玥的父母聽聞女兒的死訊驚呼不可能。當警方不得不將事情經過告知他們后,二老癱倒在地,暈厥過去。
提醒:包養網站橫行,“供包養”“求包養”陷阱重重
在鄧玥父母提供的照片中,鄧玥年輕漂亮,笑容甜美。母親說,家里從小就這么一個獨生女,對她百依百順。2011年鄧玥大學畢業后,先找了一份銷售,后因工作太累辭職。又在商場找了份賣服裝的,后來嫌商場環境嘈雜辭職。據鄧玥閨蜜講述,鄧玥因找不到工作,跟男友分手后情緒突變,發現“求包養”這條捷徑。警方后續調查發現,對于滕德全口口所稱的十萬塊錢,鄧玥銀行賬戶并未有這方面的資金匯入,是否交給鄧玥也是存疑。
就在警方抓獲滕德全時,還有不少女網友和他正在“熱戀”,期待著他“見面詳談”。在百度上輸入“求包養”,有近10萬個網頁信息,帥哥求包養的,校花求包養的,女大學生“賣初夜”的,形形色色。賣身救父,賣身救母,劇情包裝得也比電視劇更離奇。萊州警方證實:全國因網絡求包養被騙財騙色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這些人當中不乏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被騙后,一些人選擇了忍氣吞聲,打掉牙齒往肚里吞也不敢聲張,還有一些人報了警,得到警方的救助。然而,包養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并沒有對應的法律來約束,它只屬于道德的范疇。所以那些在網絡里被蒙騙的女性,怕被人嘲笑,因此刻意向朋友隱瞞實情,殊不知,一定程度上使得騙子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除犯罪嫌疑人外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