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很多醫院、藥店,國產藥停產了,進口藥沒有了,我很著急用。”日前,濟南市民梁先生致電本報表示。他說的藥物叫做甲巰咪唑,是治療甲亢的首選藥物。記者遍尋濟南的藥店、醫院,均沒有發現該藥的“蹤影”。
告急、缺貨、斷頓……最近,關于甲巰咪唑的消息不斷見諸各地媒體的報端,幾個關鍵詞出奇一致,甲巰咪唑急缺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問題。那么,濟南情況如何呢?在廉價藥消失的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記者為此進行了追尋。
救命替代藥 濟南也緊俏
網上售價已飆升至10倍
甲亢患者停藥半月病情復發
濟南市民梁先生在半年前患了甲亢,時常出現發熱、疲勞等癥狀,患病以來一直吃甲巰咪唑片維持。“這個藥分為國產和進口兩種,國產的名叫他巴唑,進口的叫賽治。因為國產藥物是基本藥物,醫保可以報銷,所以我一直吃他巴唑。”梁先生說,1個月前,他還能在醫保定點醫院拿到他巴唑,但半個月吃完再去醫院買時,已沒有該藥。
隨后,他又跑了三四家醫院和四五家藥店,也均沒有買到該藥。“他巴唑沒了,就想暫時用賽治替代,誰知賽治也買不到了。”梁先生說,目前他已半個月沒吃藥,在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已升高,出現全身乏力的癥狀,很著急。
國產、進口“救命藥”已全消失
隨后,記者走訪了濟南漱玉平民、宏濟堂、老百姓等多家藥店。藥店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藥店并沒有甲巰咪唑片。“之前我們藥店出售北京燕京和上海黃海兩家藥廠的甲巰咪唑片,售價分別為2.9元和2.1元,一瓶100片。但該藥在半年前我們已進不到了。藥廠給我們的回復是國家管控原材料所以停產了。而目前,一瓶50片、30多元的賽治也沒有了。”漱玉平民大藥房相關負責人介紹。
藥店情況如此,醫院也不樂觀。記者致電8家醫院詢問,均稱已沒他巴唑和賽治兩種藥。“我們醫院已兩三個月沒有‘他巴唑’這個藥了,幾天前還有‘賽治’,但現在也沒有了。”千佛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王彩玲說,目前濟南市面上應已沒這兩種藥。
一些醫院藥店“替代藥”也已很少
對于甲亢患者,甲巰咪唑片其實是有可替代藥物的,即丙硫氧嘧啶。但是,丙硫氧嘧啶在一些醫院和藥店也已開始出現短缺現象。“目前,凡是治療甲亢的藥,我們醫院都沒有了。”一家醫院說。“我們藥店,丙硫氧嘧啶目前存貨也很少了。”有藥店表示。
為啥丙硫氧嘧啶也緊俏?一家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坦言,因為他巴唑缺貨,現在他們只能給新發病人使用丙硫氧嘧啶。不過丙硫氧嘧啶需求量一旦上升,有可能也會像賽治一樣因供不應求而缺貨,所以他們現在只敢給每名患者一盒。另據了解,丙硫氧嘧啶雖比甲巰咪唑要貴些,但也算廉價藥,售價7.2元,一瓶100片。“這么廉價的藥,即使目前市民需求旺盛,廠家也不一定會加大生產量。”“如果不對丙硫氧嘧啶進行價格上的扶持,以及調控,這個藥消失也是遲早的事。”王彩玲說。
網上售藥藥價上漲10倍
本地買不到,網上銷售也很緊俏,有貨的網上商家便趁機提價銷售。記者在一購物網站輸入“甲巰咪唑片”,只有一家賣家有貨,且也是預售,需要到7月6日才能到貨。“6日到貨50瓶,現在還剩22瓶,按付款順序發貨,很緊俏。”
日常銷售價在2元多的甲巰咪唑片,在網上售價已達20元。這名河南濟源的商家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由于全國缺貨,甲巰咪唑片已漲價六七次。他們的藥品也是來自于醫藥公司的存貨,生產廠家是北京燕京。藥品是2012年4月生產的,2015年4月到期。“目前,醫院藥店不是弄不到貨,而是進價太貴,他們得不到利潤。”該商家說。
相關新聞
濟南甲亢患病率高于全國水平
甲亢缺藥受影響人群不少
甲亢“救命藥”缺貨,受影響的人群并不少。今年 5月,在2013年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個數字,目前我國有超過2億的甲狀腺疾病患者。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進行的《社區居民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甲亢患病率為1.3%,而甲亢病人中將近有七成需要該藥。“山東的沿海地區是甲亢的高發區,對濟南來說,甲亢發病率也比全國患病率只高不低。”王彩玲說,之前甲亢患者只占該科病人的不到10%,現在已占到30%。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徐延平則介紹,因為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確實目前甲亢發病率越來越高,病人患病后會有怕熱、多汗、手抖、失眠、心慌等癥狀,尤其目前天氣炎熱,甲亢癥狀會加重,很多病人需要在此時服藥加強。如果不能及時服藥,癥狀無法緩解。
原料短缺導致藥廠停產?
業內人士稱,藥廠售廉價藥無利可圖或是真正原因
停產,這是醫院和藥店給出的“救命藥”缺貨的原因。那么,為什么市場需求如此大,藥廠還要停產呢?
記者在國家藥監總局網站上查詢到,目前國內生產“他巴唑”的藥廠有13家。記者聯系了其中三家。北京燕京制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廠從去年年底已不再生產他巴唑,原因是沒有原料。
為啥沒有原料?該工作人員稱,為其供貨的原料廠家,甲巰咪唑原料藥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已過期,需重新認證,才能取得生產許可證。但因甲巰這種原料氣味太大,在環保局評審時一直不達標,而北京目前在嚴控空氣質量,所以原料廠家一直在進行原料車間改造,無法生產。“什么時間能恢復生產?”記者問。“你等1個月左右再打電話問問吧,到時可能會有轉機,我們也一直在緊盯著這個事。”工作人員稱。當記者詢問,其他廠家是否會有產品時,該工作人員表示,燕京制藥是生產甲巰咪唑的主要廠家,他家沒有,其他藥廠更不會有。
隨后記者又聯系了上海黃海和江蘇方強兩家生產甲巰咪唑的藥廠。他們也均以無原料為由停產。“其實,原料緊缺只是廠家的托詞,經濟利益才是真正原因。甲巰咪唑是化學藥品,不像生物制品,根本不會存在原料短缺的問題。”濟南市衛生局基藥處處長張令軍坦言,原料廠可能會因為改造成本大于原料價格而不愿生產。而對于制藥廠而言,生產一瓶100片出廠價才1元多的藥品,純粹“賠本賺吆喝”。
還有很多廉價藥在消失
甘草片、黃連素也出現“短供”
他巴唑是一種國家基本藥物。張令軍說,他已經目睹過很多基本藥物在招投標入圍后,又停止生產的案例。甘草片、黃連素、病毒唑等一些價廉的經典好藥,常常在社區醫院“短供”。
一位與記者相熟的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廉價藥確實是因藥廠的生產積極性下降和醫院因缺少利潤而放棄不用等原因停產。“一切都是利潤在作祟。基本藥物競標的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看誰的價格更低。由于基本藥物是廣覆蓋,所以許多藥廠試圖把利潤壓到最低以確保競標成功,然后靠薄利多銷。”該負責人說。
之所以出現藥品中標后又停產的局面,是因藥品生產成本在不斷上漲。當初競標時還可以走薄利多銷的路子,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卻榨干了藥企的最后一點利潤,多賣一盒藥就多賠一盒的錢。所以中標藥企寧愿放棄基本藥物這塊市場,也不愿賠本賺吆喝。
張令軍表示,確實目前國家對于一些產品的定價過低,導致藥價“虛低”,這樣同樣存在隱患。對于生產廉價藥的廠家,國家應給予補貼,提高廠家積極性,扶持廉價藥生產。 (記者 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