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27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德州有車一族這兩天忙著給車降溫洗澡呢,有空都往一個地方趕,聽說那個地方可以免費洗車呢!
從北向南一路數來,9輛出租車、6輛私家車還有幾輛電動車一字排開停在路邊,洗車?不過附近也沒看見洗車的牌子呀?
“大哥 ,你怎么在這洗上車了呢?”
“免費呀,這不全白白流了嗎?”
免費的?看看地上這一條條大管子,記者數了數一共14條,里面嘩嘩流出的水看上去很干凈。
“流了不可惜了嗎?然后咱們就利用一下是吧。流的天數不少了,蓋樓蓋的。看著都來洗就來洗吧。”一位車主告訴記者。
見有記者采訪,車主們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這洗車的大軍,來來走走的一撥又一撥,只要路過的車都來湊個熱鬧,您瞧這大家伙也來沖涼了。
14條出水管,水流個個都很足,滿足了大家的各種洗法。腳墊、布袋、抹布,還有來這洗箱子的。洗不干凈誓不罷休。大家伙說了,我們這也是變廢為寶。
“太浪費我們地下水了,我們節約型社會這么浪費是不是太不應該了,希望你們報道一下,重復利用一下,或者是能回收一下,太浪費了。”
看著這白嘩嘩流走的水真讓人心疼,那這些水到底來自哪里呢?
這幾位車主都是附近的居民,他們說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水流向污水管道。順著管子伸出的方向往里看,一條條蜿蜒伸進了旁邊的工地里面。
工地施工方說:“那是地下水,假如說我們這個地槽6米多深,我們降水就得降到7米左右以下,不然一挖槽都有水沒法干了。”
這位工地施工方的負責人說,建樓挖地槽都得降水,整個工地打了很多口地下井,所有工程都要走降水這一步。
一位工作人員說,這里要建的是高層建筑。所以降水量就會大一些。
想想干旱地區的人民想喝上一口水都費勁,這倒好,就這么浪費了。雖說是建筑行業的慣例,但是慣例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啊!比如我們酒桌上,喝多少酒等于多深感情,這就是個錯誤的慣例,我們也希望,施工方能夠想辦法把這些水回收再利用,當珍惜水資源成為每一個人的慣例的時候才是正確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