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6月24日訊(記者 徐杰) 一位頭發(fā)花白的七旬老人帶著 13條狗,一個月前來到山東路澳柯瑪立交橋下安了家。由于狗群狂吠擾民、環(huán)境臟亂再加上給路人帶來安全隱患,不少市民對此頗有微詞 。24日,記者采訪了解到,老人在家養(yǎng)狗十幾年,因衛(wèi)生原因與鄰居不和,這才從家里搬出到了橋下。
老人和狗安家的地方就在立交橋北側的東西通道旁邊。沒等記者走近,就聽到一陣急促的狗叫聲,前方一位正在打電話的小伙子被嚇了一跳。“這味道太難聞了 。”一位拎著菜的老太太皺著眉頭走過。
只見橋下立柱旁,堆放了成小山的泡沫箱子。老人坐在靠墻處的破舊沙發(fā)上。體型稍大的狗都是用布條拴住的,每當有生人走過時,這些狗都想要往前撲,不過最終都被老人安撫下了。但布條是否結實?讓人不由擔心。加上籠子里的5只小狗,老人共養(yǎng)了13條狗。據(jù)了解,老人今年77歲,姓徐,家住在鎮(zhèn)江路。“我養(yǎng)狗十幾年了,以前在家養(yǎng),和鄰居打了很多次仗,我就搬出來了。”老人稱,平時他一邊照顧狗一邊揀廢品。
采訪中,老人的兒子來到這里,簡單收拾了下衛(wèi)生后離開給老人買午飯。“有時俺老伴也來送點吃的。”老人說。在雜物堆里一張簡易的床上一位男子正在熟睡。老人稱這是他患病的兒子。
在市民的不斷勸說下,老人終于同意盡快將這些狗處理掉,搬走。
“我也呆夠了,把狗處理了就回家”
打算
現(xiàn)場,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介紹,此前城管和公安曾多次來勸老人搬走,但最終都無功而返。“老人不愿意搬。”這位環(huán)衛(wèi)工人稱,不過看著老人拄著拐棍顫顫悠悠地喂狗 ,感覺挺可憐的,“有愛心人士愿意收留這些狗就好了,這樣老人也能盡快回家了”。
“我也在這里呆夠了 ,要不是為了這些狗早就搬走了 。”在路人的不斷勸說下 ,老人最終表示會盡快搬走。老人說,起初他想將狗帶到市場上賣掉,但由于自己腿腳不便,加上對這些狗感情很深,這個想法最終沒能成行,“我問問親戚愿不愿意要,要是不愿意要,我就把狗送給有愛心的人,盡快搬走”。
24日下午,寧夏路街道辦事處社工科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老爺子和他老伴都是退休工人,兩個人的退休工資加起來4000多元,雖然生活并不貧困但仍是我們重點照顧的居民。”工作人員稱,由于老人其中一個兒子精神殘疾,他們多年前就為其辦理了廉租房補貼 、殘疾補貼以及低保。工作人員稱,老人年紀大了 ,為了養(yǎng)這些狗整天住在橋下 ,身體折騰不起 ,盼著老人盡快把狗處理掉回家去。
文/圖本報記者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