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修全
位于和平路東首的一座20層高的商住混用商廈,這幾天一直上演一幕:500多居民、商戶不得不爬樓梯進出、上下班。
商廈共有5部電梯,20層主樓的商戶、居民用3、4號電梯。兩部電梯因老舊停運,為維修,物業公司按使用面積每平米5.76元向居民、商戶收費。
這遭到4戶居民反對。理由是,一家幾個人,一個商戶、公司十幾人,按面積收費對居民不公平。
電梯停用 500多人不得不爬樓
商廈位于市區和平路東端,地理位置優越。這棟20層高的建筑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現有50多居民戶、50多家公司商戶,每天上下樓有500多人,出入上千人次,3、4號電梯承運壓力較大。
兩部電梯用了12年,因老舊、使用頻繁而經常出現故障,物業公司維修、更換零部件,電梯仍不能正常運行。6月初,物業公司申請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所及電梯維保公司對這座大樓的全部5部電梯進行安全檢驗,認定5部電梯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應立即停止使用,其中3、4號電梯應進行大修或更換。
于是,6月15日起,3、4號電梯關閉停運,500多居民、商戶業主不得不每日爬樓梯。
20日下午,商廈17樓居民莊先生步行下樓用了5分鐘,“下樓也很累的!”莊先生今年52歲,膝關節不大好,“爬樓回家得10分鐘,半道得歇一會兒”。18樓的商戶王女士從外面回來后,先坐在一樓大廳歇了一會兒,“我得一鼓作氣才能爬上去!”
記者注意到,從15樓至20樓全是公司、商戶,前來辦事的人都望樓卻步。
一平米5.76元維修費 商戶人多用得頻,居民不同意一刀切
按照物業管理辦法,物業公司認為,電梯大修資金應由全體業主公攤,并試算、公布電梯維修總費用92880元。根據整棟樓的使用面積,物業決定按使用面積每平米5.76元的標準收取。
按照這個標準算起來,一戶三口之家的居民家庭使用面積100平方米,需繳納576元維修資金,而一戶使用面積200平方米、擁有十幾名員工的公司,只需繳納1152元。
這個集資辦法公布后,大多數居民、商戶業主表示支持,部分人還去物業辦公室簽字交錢,但有4戶居民表示反對。他們的理由是,自家僅兩三口人,用電梯次數少,那些公司、商戶辦公面積不大,人很多,按面積交錢“他們虧得慌”。
到20日,這4戶居民仍保留反對意見,物業公司也僅收到40多戶業主的交費,電梯維修工程仍未上馬。500多居民、商戶已爬樓5天了。
何時不再爬? 至少還得爬一個月
物業公司負責電梯維修的梁師傅向記者大倒苦水。自電梯大修計劃推出以來,他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商戶、居民征求意見。“4戶居民認為按面積公攤不合理”,梁師傅無奈,“按人頭收費,就不合法了!”
梁師傅介紹,即使現在集資完成,電梯大修動工,竣工之后,投入使用之前,仍需一個月進行后期驗收等工作,看來,這座大廈的500多居民、商戶還至少要爬樓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