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問計食安征集活動頒獎現場,市民代表接受表彰。

▲一企業推出食品安全二維碼溯源系統,只要一掃二維碼信息,手機上就會顯示相關產品的信息。
半島都市報6月17日訊(記者 婁花)以前輸入城市查出輸出城市的食品有問題,找輸出城市辦案的時候很“被動”,這一現象將在山東17城市得到改變。6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暨青島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獲悉,由青島發起,山東17城市成立“山東省食品安全城市聯盟”,并立下“盟約”,食安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城市間統一的質量追溯體系和食品輸出與輸入城市間的協調聯動機制。
山東省食品安全城市聯盟是由青島發起的,“在目前大市場大流通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島作為食品輸入型城市,食品貨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平均達到60%,在保障市場供應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市食安辦督察協調處處長張祖光說,市食安辦去年就開始醞釀成立食品安全城市聯盟,來“護衛”市民的餐桌。
張祖光在此前發生的地溝油、毒黃瓜等事件中,對于城市間的信息不對稱 、協調難有很深的感受,“有的輸出城市此前已經知道輸出的是問題食品,卻沒有提前告知輸入城市,造成了更大的損失,還有的輸出城市不配合調查。”
17日,全省17個城市在青島結成了食安聯盟,取名為山東省食品安全城市聯盟,秘書處設在青島,并簽署合作協議。17城市根據工作需要召開聯盟城市聯席會議,保持省內17市間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企業及相關單位的密切溝通。
構建食品安全大流通長效監管體系,以市場準入為核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及時掌握輸出產地及輸入城市重點食品品種的質量安全狀況,支持省內17市政府簽訂安全食品供應協議,形成群防聯控機制。輸出城市的重點食品品種,經輸入地法定檢測機構檢測,連續三次被確定為質量不合格的,輸入地政府要及時通報給其他聯盟城市,共同抵制假冒偽劣食品。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溝通機制,建立食品輸出輸入產地政府食品安全檢測信息互認共享、食品安全檢測結果定期通報制度,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的被動局面 ,提高食品安全檢測信息利用率。建立食品安全案件協查機制,對發生涉及兩個以上城市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由案件主辦城市負責召集相關協辦城市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行案情會商。協辦城市的監管部門要積極配合案件主辦城市的監管部門調查取證,主動提供線索和支持。
“全省17個城市結成食安聯盟在全國還是首例。”青島市城市經濟研究專家劉文儉說,聯盟的建立和發展可以加強省內17市間信息溝通和經驗交流,相互學習借鑒食品安全管理經驗,推動建立省內城市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輻射全國的食品安全緊密合作網絡,也有助于全省食品品牌的建立。
(原標題:山東食安城市聯盟青島成立 17市食品質量可追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