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重查郭美美事件提案只獲得兩票支持,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今后將不再與紅會有任何利益關系。6月12日12點,經濟之聲評論:社監委應該更具獨立性和權威性。
中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自從重查郭美美的消息傳出,輿論一直密切關注這件事的走向。不過,昨天有消息傳出,說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重查郭美美事件的提案只獲得兩票支持,這件事暫時擱淺了。
對于郭美美事件重啟調查的建議,最初是由紅會社監委新聞發言人王永等幾位委員提出的,但王永說,在是否有必要重啟調查的問題上,社監委內部存在很大爭議。昨天,紅會社監委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大會。如果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同意才可通過重新審查郭美美事件的決定。
對于重啟調查一事的最終決議,社監委昨天討論了這個提案,并在委員白巖松的提議下進行了表決,只有王永和劉姝威委員贊成。
對此,社監委認為,關于對“郭美美事件”重啟調查,還有待進一步征集實證。與此同時,針對近期網絡質疑的社監委委員與紅會存在利益關聯,社監委決定,今后所有社監委委員的監督,都采用“自愿義務服務”形式參與,不能再和紅會有任何利益關系。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于長江,就此進行評論。
重查郭美美是對社會公眾的交待
明確處理才能重塑紅會信心
對于重查郭美美事件,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非常傾向重新調查,認為在郭美美頻繁炫富背后,紅會存在經濟問題的可能性非常大。還有一種觀點也值得尋味,認為重查郭美美的目的不在于查明這件事本身,而是希望通過重查郭美美事件,重塑紅會在公眾心中的形象。重查郭美美能否從根本上幫助紅會重塑社會形象?
于長江:其實這兩個方面都有,這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從本身內部的制度建設、制度的完善方面來說,肯定需要把事情查清楚,看看內部是不是有問題。另外,這件事是社會公眾對紅十字會印象的導火索,引起了紅十字會形象受損。目前更大的問題在于對社會公眾的問題,所以紅會內部有多少人投票是內部機制的結果,但至少對外還是得有一個辦法,引起紅十字會形象這么大的損害,不查怎么辦呢?至少對社會要有一個辦法,一個處理方式。
我個人認為,要查得看怎么查。現在大家對整個機構開始產生置疑懷疑,如果僅僅是內部查,公眾不一定相信,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應該從更廣闊的背景來看,作為一個重要的事情來處理,至于查不查,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但對這件事情要有明確的態度和明確的處理,能夠了結它,重塑公眾對紅會的信心。
未能通過重查或出于內部制度原因
幾個月前,紅會社監委傳出將重啟對郭美美事件調查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多少表示出紅十字會急于擺脫信任危機、重塑公信力的姿態,說起來也是一個好事。但是,社監委內部表決卻沒有通過這個決定,讓人多少有些意外。這個結果可能出于什么原因?
于長江:我們現在也不好亂猜,可能是按照內部的明文規則。如果查過一次,按照正式的制度、機制沒有發現問題的話,現在干嘛要重查呢?從它內部的體制來說是這樣的。但是,這件事情決不僅僅是一個具體制度運作的事情,而是一個向社會交待的問題,到底為什么不查?比方說是投票,可能是按照內部制度,多少個人反對,可能就不查了,但公眾的質疑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不查也得有一個特別說明。郭美美已經成為一個負資產了,所以它必須有一個處理的辦法。
獨立機構本應獨立
最簡單辦法是成立新機構對同類機構進行監督
最近,紅會社監委委員受到網友質疑,這一點也引起我們注意。有人爆料,在社監委16名委員中,有9名委員和紅會有直接利益關聯,這也讓社監委的定位、職能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
于長江:一個社會對一個機構不信任,但對于監督它的機構,人們還抱有一種希望的話,這還算是一種信任。但如果對監督它的機構也喪失了信任,這個信任危機是更深刻的。各種機構都會出現問題,必須有一套制度給人信心,好像法律、司法,人們最后還知道底線在那個地方。這種監督的機構更注意甚至比紅會本身更要注意給人的信心,如果對這個機構都沒有信心了,那么說什么都沒用了,公眾都不信。這里確實給人懷疑或猜測的空間,獨立的機構就干脆獨立,干嘛要搞這么些關聯,給自己制造麻煩。
紅會社監委在獨立性和權威性上,怎么樣能進一步完善?于長江表示,最簡單的辦法是,再成立一個機構代替社監委。
于長江:像這種涉及直接利益關系的,或各方面關系的,就是要改變。委員會、產生過程,包括人員構成、代表的社會力量等應該有通盤考慮,讓公眾覺得確實是一個代表社會各方面力量,而且和紅會又無涉,我覺得在操作上并不難。恐怕現在難的是,它已經有了這個機構要怎么改。
這個機構是出了什么問題呢?現在說不清楚。我覺得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能不能有關部門再成立一個機構,以后慢慢用一個新的機構來替代這個,不是針對紅會,而是對同類機構進行監督,可能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