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光營
近日,千佛山風景名勝區規劃進行公示。記者30日發現,在景區規劃范圍11.46平方公里內,現有建筑面積達60萬平方米,大千佛山面臨“房吃山”困局。
相關部門2008年調查發現,規劃線內有52家單位,680處建筑。2005年至2008年,增加建筑7.6萬平方米;2008年至2010年,增加建筑2.51萬平方米,2005年到2010年5年時間內,新增建筑面積十余萬平方米。目前,仍有多處建筑正在建設中。
大千佛山景區正面臨“房吃山”的困局。據了解,目前主管部門制定了三級保護區,有計劃對部分建筑群進行搬遷。
昔日綠樹成蔭如今房屋成片
30日上午,記者登上千佛山遠眺,佛慧山、金雞嶺、蚰蜒山、平頂山盡收眼底。成片的蔥翠山嶺被條條道路分割,道路兩旁分布著成排的建筑,有的建筑已經悄悄向半山腰蔓延。
“十幾年前這里還是成片的柏樹,現在都建成房子了。”在千佛山山頂,家住經十一路附近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登千佛山、佛慧山健身,也見證了這里的變遷。尤其是金雞嶺和佛慧山之間的山谷內,居民區已經頗具規模。
李先生表示,十多年前,這些山嶺還少有人光顧。由于山道難走,除了林場的護林員和少量的居民,很少有人來游玩健身。隨著旅游路和歷陽大街的修建,周圍的建筑群一天天增加,占滿了山頭之間的谷地。
“這些建筑,有的是規劃范圍內的,有的啥證都沒有,說到底就是違章建筑,就這么直接啃進山里了。”記者驅車從歷陽大街轉向旅游路,山莊、農家樂不時閃現在金雞嶺、佛慧山的柏樹叢中。“要是景區規劃晚了,說不準哪天山里也會建起房子了。”一位市民擔憂地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防火需要,濟南市林場曾在佛慧山入口處建了一個管理房。但沒過多久,旁邊又原樣建起了三座房子,竟然還貼上了防火房的字樣。雖然有市民向城管部門舉報,但由于各種原因,最終房子也未能拆除。
“不少房子都是這樣,沒有規劃,沒有審批,直接就建起來了,想拆,很難。”一位工作人員對此也感到無奈。
規劃面積5年縮水6.74平方公里
根據千佛山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公示,大千佛山景區包括經十一路以南,二環東路以西,二環南路及興濟河以北,千佛山西路以東。其中不包括旅游路、歷陽大街等城市交通主干道以及西姑山和小姑山的山峪處區域。規劃范圍內有大小十一座山嶺,最高點海拔高度460.4米,最低點海拔高度58米。
“之前的規劃面積還要大,景區規劃調整越來越小。”據濟南市園林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千佛山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幾經變化,由1998年的18.2平方公里變為現今的11.46平方公里,縮減面積達6.74平方公里。
據調查,2008年規劃線內有52家單位,680處建筑,總占地面積接近50萬平方米。2005年至2008年,規劃范圍內增加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到2010年,又增加了2.51萬平方米。雖然增速放緩,但目前仍有多處建筑在建。
濟南市規劃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千佛山風景名勝區規劃是千佛山片區控制規劃的一部分。千佛山片區規劃最早在2006年就已經制定,但后來沒有通過審批,經過多次調整目前才逐漸確定下來。
“之所以多次變更,和規劃范圍內房屋建筑的擴張不無關系。”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據介紹,除了居民建筑,規劃范圍內還散布著垃圾場、煤場、養殖場等,既污染環境,又破壞景區生態。過去因開山采石留下的空地,大多被當地居民圈占建房,而且還有繼續向山林區發展的趨勢。
部分“吃山”建筑群將搬遷
“規劃只是個書面的東西,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盡早確定邊界,砸樁定線。”據介紹,金雞嶺等山體的現狀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總體規劃滯后,部分土地權屬存在異議,山體屢屢遭開發侵占。
由于管理措施缺乏,大千佛山風景區內因開山采石造成的山體破損情況嚴重,局部地區未經規劃的別墅開發規模逐漸增大。規劃范圍內地質結構以石灰巖為主,是城市的生態敏感區,必須進行重點保護。
為此,在景區規劃公示后,主管部門將及早劃定邊界范圍,確定用地性質,制定三級保護規劃。一級保護區嚴禁建設與風景區無關的設施,二級保護區可安排少量旅宿設施,限制與風景游賞無關的建設,三級保護區限制增加對風景區建設不利和對環境有破壞的項目。
雖然有了三級保護機制,但景區規劃范圍內已經建成的建筑如何處理?
“如果是違章建筑,市民可向城管執法部門申請拆除。”濟南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規劃范圍內的違章建筑,應該由執法部門拆除。如果無法認定,可由執法部門向規劃部門確認。
“如果規劃做得細,執法到位,絕不會出現現在的情況。”對此,附近不少居民表示,大千佛山景區形成“房吃山”的局面不是一天才出現的,治理起來也不會那么簡單。
為建設千佛山風景區,減少周邊建筑對景區的侵蝕,園林部門設計了衰減控制型和搬遷型兩種調控類型。對部分景區范圍控制建設強度,部分影響較大的建筑群依法進行搬遷、處理,還林還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