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成龍連發4條微博,表示要將其收藏的一些古建筑捐給新加坡一所大學,以便讓全世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消息一出,關于這些古建筑是否為文物、能否出境的爭議不斷。許多市民向本報咨詢,古建筑這樣的龐然大物如何收藏?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走訪濟南的古建筑收藏者。他們或收藏整棟古建筑,或收藏其中的構件磚瓦,為我們找回一個時代和一個城市的記憶。對即將消失的古建筑而言,他們的每一次收藏,都是一次保護。
老別墅搬遷創國內建筑物整體遷移紀錄
4月9日中午,記者在山東建筑大學校園里見到了被收藏的古建筑。山坡下,一棟老別墅掩映在一簇簇玉蘭花中,紅磚藍窗,頗有風情。這棟老別墅原建于上世紀30年代,原址位于濟南市經八緯一路,南北長15米,東西寬9米,占地面積108平方米,正入口處為古希臘風格的陶立克柱式外廊,是濟南近代優秀的居住建筑。2009年3月1日晚,山東建筑大學采用液壓平板大型運輸車將這棟總重量約為200噸的老別墅,從經八緯一路整體遷移至此,歷經近13個小時,跋涉28公里。
據知情人回憶,當時他們先是對房屋地基切割、加固,使用千斤頂將建筑整體撐抬裝上拖車。“這棟老建筑有多大,當時的拖車就是多大!鄙綎|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研究生賈超介紹,學校提前打好地基,將老別墅遷移安放后,又按照原先的照片對其“修舊如舊”。這棟老別墅的搬遷,創下國內最遠距離建筑物整體遷移紀錄。如今,它已成為建大的建筑平移藝術展館。
距離老別墅不遠的山坡上,便是濟南鳳凰公館,它是山東省首座異地重建的建筑。與老別墅的整體遷移不同,它是先拆后組,將原來的磚石一一編號,運至此處,按照原來的模樣異地重建。它原址位于濟南市普利門片區,據賈超介紹,抗戰時期,它是日本的特務機構,很多罪惡滔天的決策在這棟公館里做出。
山東建筑大學齊魯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波負責鳳凰公館的異地重建工作,據其介紹,公館拆遷時,他帶著學生去原址為每一塊磚石分類編號,最后拆解了4000多塊。這些編號一開始是用粉筆書寫,便于修改,最后這4000多塊磚石要與測繪圖一一對應。為了避免在搬運過程中發生磕碰而出現“新碴子”,盡力保持原汁原味,他們用繩子將這些磚石一一包好,并在運輸車輛中鋪上沙子,來回幾十趟才將這些磚石全部運至校園。這項工作十分繁瑣,花費了近半年。
從全國各地收藏3000多件古建筑構件
“這是一個佛龕,山西的,以前大戶人家或是祠堂里供佛用的,實際上是一個微縮的古建筑。”4月9日下午,從事建筑設計的劉剛在他位于經一緯七附近的一家會所內,介紹收藏的古建筑構件。
橫梁、雀替、牛腿……因為堆滿了古建筑上的木構件,整間會所彌漫著木香。存放這些古建筑構件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劉剛介紹,他只是將所購得的構件簡單清理一下浮土,安置即可,不需要恒溫恒濕,也不需要其他特別措施。劉剛解釋,這些木構件本身便有數百年的歷史,木頭的自然屬性已經被歲月洗去,除了蟲蛀需要注意,因為熱脹冷縮導致變形等問題完全不用考慮。
在劉剛看來,古代雕琢這些構件的木匠本身就是建筑師。一對“牛腿”,造型是“漁樵工讀”,其中樵夫所背的每根木柴、牧牛身上的細毛都清晰可見,就連讀書人所持扇面上的圖案都精巧細致。劉剛說,之所以收藏這些東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后人看看老祖宗的東西多么牛逼”。在現代建筑中,這些構件幾無可見。
近十二三年來,劉剛從全國各地收藏了3000多件古建筑構件,涵蓋徽雕、東陽木雕、福建永春木雕、山西木雕以及潮汕金漆木雕,漸成規模。但這些年來,劉剛只辦過兩次展覽,因為構件雕琢細致,在搬運過程中極易損壞,無論是布展或是撤展,總免不了磕碰。年前的一次展覽中,一件構件就被碰碎了,事后工人用白色乳膠將其拼合了起來,但效果并不理想,劉剛很是心疼。
只是保護了文化森林里的幾片樹葉
劉剛收藏構件,一開始是自己全國各地跑來跑去,四處尋找。后來慢慢認識了一些專門從事古建筑構件收集的“鏟子”,他們時常到農村去打聽誰家有古玩舊貨,或是誰家又要拆房子,然后將那些藏于民間的舊古董找出來。后來,劉剛便從這些人手里購買。這些年來,為收藏老建筑構件,劉剛投入不菲。除了資金,空間也是劉剛現在擔心的問題。這間200多平方米的會所,只存放了100多件。
姜波這些年來的收藏也遇到很多阻力,收藏一棟可能被拆掉的古建筑,并非易事。山東建筑大學的校園里,還矗立著一棟孤零零的門樓。四根紅色的大柱子,綠色瓦頂,梁間紋飾精致,色彩鮮艷,可以想見整棟建筑的精巧恢弘。提及這棟門樓,姜波和他的學生不無遺憾。2009年,位于經四路1號的中國電影院被劃入拆遷范圍。這棟建筑建于1954年8月,占地1000平方米,是上世紀50年代濟南標志性建筑之一。得知消息,姜波連忙協商各方,希望能將此建筑收藏至建大校園。無奈力不從心,因為種種原因,影院整體建筑仍被拆除,只是搶救到一個門樓。
近日,成龍向新加坡一所大學捐贈其所收藏的老建筑的一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在姜波和劉剛看來,成龍最起碼保護了這些古建筑,如果不是他的努力,那些老房子極有可能就在某個村子里被拆掉。畢竟,并非所有人都能意識到那些老房子極有可能就是珍貴的古建筑。
如今,古建筑收藏保護的現狀并不樂觀,很多早已被拆成廢墟。姜波有些無奈,古建筑是歷史傳承的實體,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保護它們。姜波帶著他的學生,盡其所能地做測繪,收集數據,給他一個空間,他甚至能復制出拆遷之前的整條高都司巷!拔覀冎皇潜Wo了文化森林里的幾片樹葉!眲傉f,如果不去保護它們,就真的什么也留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