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打車難”經常是市民吐槽的熱點。到底什么時候打車的市民最多?在哪兒打車的市民最多?今年新增了500輛出租車,是否真的緩解了打車難?日前,濟南市城市公共客運管理服務中心(下簡稱“客管中心”)的“大數據”平臺與“車聯網”平臺兩項信息技術通過技術鑒定。目前,“車聯網”平臺已經在新更換的大頂燈出租車上得到應用。明年,“大數據”平臺也將正式服務濟南市民,以期通過智慧化交通管理系統緩解“打車難”。
【“大數據”平臺】 融合導航數據 分析實時路況
這個名為“普適化Urban Taxi實時大數據融合信息平臺與協同服務”的“大數據”平臺,其實早在去年就已基本搭建完成,經過近一年的試運轉,日前,來自交通運輸部公路研究院、山東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交通專家們對其進行了技術鑒定。據介紹,該數據平臺融合了GPS與北斗導航大數據,推出了出租車行業管理平臺與實時路況分析平臺。
為緩解“打車難”,濟南今年8月底向濟南主城區投放了500輛出租車。“根據我們數據平臺統計,今年9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每天增加了940乘次。”客管中心主任崔冰說,按照每乘次2人計算,每天約多接送1880人。也就是說,新增的500輛出租車每天接送約2乘次、4人。這與濟南城區出租車此前平均每輛車每天33個乘次、66人的基本運營情況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現在看來‘打車難’的焦點問題是乘客所在位置與車輛巡游區域不匹配,為此,我們借助大數據平臺針對過去一段時間來市民集中上、下車的地點分析了200個打車點位,其中提取出了前100個點位。”崔冰說,根據目前全日打車量的分析,活兒最多的地方是濟南西站,日均約5000乘次,其次是長途汽車站等地。而打車集中的時間則為早上的7:30-9:00。
兩年前,客管中心就曾進行過一個打車集中點位的數據統計,彼時打車集中點的前兩位也是西客站和長途汽車站。目前,客管中心正根據數據平臺重新整合數據,進行時間和點位上的交叉分析、比對,待數據分析完畢,將形成一天中每個小時,在哪個區域打車集中的信息。此后,會通過車載GPS平臺推送給的哥,指導他們有效巡游,以此來緩解“打車難”。
【“車聯網”平臺】 回傳車載信息 保障乘車權利
此番完成技術鑒定的還有一個項目即“新一代出租車車聯網營運裝備關鍵技術與集成應用”(簡稱“車聯網”平臺)。“簡單說,就是車載設備的智能化與信息化,可實現與我們監管平臺的融合對接,實現主管部門對車、對人的有效監管。”崔冰說。車載音頻和視頻采集信息都會傳回到數據中心并保存數個月,用于解決服務糾紛、投訴取證、遺失物品查詢等。
“濟南的多功能出租車計價器已申請了行業專利。”崔冰說,這不僅可通過指紋識別有效防止沒有從業資格的駕駛員上路載客,還可為乘客提供包括合乘、長途、包車等多種發票形式,保障市民乘車權利。目前的“大頂燈”出租車的計價器都具備這些新功能,只需按下合乘鍵就可實現為第一位乘客的運費打7折,發票上將標注“HC”(即合乘)字樣。
此外,“如果市民要打車跑長途,或者需包車,這就進入一個議價范疇,但并不意味著司機可漫天要價。”崔冰說,新的計價器里安裝了每公里4元-10元不等的計費方式,如果司機跑長途或者包車,可通過菜單確定包車時長、長途運價選擇,對其采用不同運價計費,打印所需發票。這樣不僅收費透明,還可保證乘客權益。一般包車打出的發票帶有“BC”字樣,跑長途打出的發票帶有“CT”字樣。
【信息分享探索】 引導的哥巡游 醞釀“定點打車”
崔冰說,這些數據將為緩解濟南“打車難”提供有效支撐,使各種舉措的出臺更有針對性。比如通過分析白天和夜間的乘次和時段,有效安排出租車的雙班率、通過平臺推送信息引導出租車巡游區域。
此外,記者獲悉,目前客管中心正計劃向物價部門申請確認雨雪天可加收總車費15%的規定。“目前,雨雪天傳感器協議網關裝置已成功申請了行業專利,具備大頂燈的出租車上都有這個設備,可隨時投入使用。”崔冰說,如果遇到雨雪天,感應結果會反饋到大頂燈和計價器上。如果物價部門確認了這個收費標準,則再遇到雨雪天,大頂燈就會亮起雨雪天的標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打車需多付15%的打車費。“雨雪天打車最難,如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增加打車幾率,我覺得也可接受。”市民林女士說。市民趙先生則認為,加收總車費的15%的收費標準略高。
為緩解打車難,崔冰還表示,計劃明年在市區內建立兩個出租車服務區,嘗試“定點打車”的新型打車模式。同時,適當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探索新型出租車停靠點的建設與維護,為市民打車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