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9月15日訊(記者 張曉博 張帥 李淼)作為傳統經濟大省,山東民營經濟占據了半壁江山。近來,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山東民營經濟實現了“井噴”式發展。在全國和全行業來看,領頭雁、火車頭的作用日益明顯。
面對中央的期待、老百姓的期待、市場的期待,山東省委省政府有期待亦有作為,從降低準入門檻到簡政放權,從金融改革到鼓勵創新,山東在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釋放民間活力上濃墨重彩,成效日趨顯現。
“要尊重企業家、保障好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這是山東省省長郭樹清給出的承諾。
美好的期待正一步步化為現實。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網上輿論氛圍,由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辦、齊魯網承辦的“名博、網媒關注山東民營經濟采風采訪”活動今天啟動。齊魯網推出《鳳凰涅槃 民營經濟發展的山東諾言》通訊報道,通過簡政放權、降低門檻、金融改革、人才戰略、科技創新、“走出去”等七個方面,詳解鳳凰涅槃的山東民營經濟。
今天推出第三期——《金融改革 破解企業“缺血”難題》。
金融改革 破解企業“缺血”難題
——《鳳凰涅槃 民營經濟發展的山東諾言》系列報道之三
今年6月,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山東民營經濟調研報告》,報告稱,企業反映“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非常強烈。
這份組織了相關行業協會、異地商會、中小企業局、民營企業家代表參與,發放了4500份調查問卷,赴浙江、江蘇等省市考察后得出的報告明確提到,小微企業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山東僅占全國的6.3%,與山東經濟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稱。
數據顯示,企業融資渠道狹窄,70%以上依賴銀行間接融資,其中“主要融資渠道”國有銀行占比21.2%,地方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貸款占比55.7%,民間借貸占比14.1%,風投及其他占比9.1%。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偏高,存在“嫌小愛大”、“懼貸、惜貸”現象,在山東省尤為明顯。據統計,2012年全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1.6萬億,山東省同口徑同期余額為0.7萬億,僅占全國的6.3%,與山東經濟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稱。
此外,融資成本高。除銀行貸款利息、第三方收費和擔保費外,存貸掛鉤、擔保保證金、銀行“業務創新”中間產品更加重了企業融資成本。如通過承兌匯票賺貼現手續費用,中小企業貸款改為承兌匯票,兌現要到跟銀行有特定關系的中間機構至少加3.5%的手續費。據測算,以上融資成本相加,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成本年利率在12-15%之間。同時,貸款手續繁雜,需要1-2個月時間,影響了融資效率。
山東恒奕地源熱泵空調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對公司副總經理袁媛來說,以往融資問題成為了制約公司發展的“緊箍咒”。
然而,山東省近期出臺的扶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相關政策給這家公司提供了機遇,借助這一政策,一直因為資金鏈緊張而無法擴大產業化規模的山東恒奕公司用2項和新發明專利做質押,不僅從交通銀行成功獲得300萬元貸款,還按規定從省知識產權局得到了一定數量的貼息和專利評估費用補助。
袁媛表示,用專利質押的方法,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有了這一部分資金,就能更快地把企業研發做得更好,把產品不斷地升級。
一邊是缺錢的中小微企業,一邊是擔心風險不敢放貸的銀行,為打破這一僵局,山東各地還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沂水成立信用聯盟、壽光實行了貸款保證保險等等,都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
相比地方進行的有益探索,省長郭樹清主政山東后出臺的“金改22條”,則更著力于從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22條中提到要調整信貸結構,培育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推進多形式社會融資,特別提出了探索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打開了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閘門,也為等待融資的中小企業帶來了福音。據了解,目前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總部有望花落金改試點城市淄博,目前基本確定山東首家民營銀行將由兩家民營企業作為主發起人發起。
“山東積極推進信貸資金向民營企業傾斜,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鼓勵推動民營企業直接融資等措施在機制上解決了民營企業融資保障問題”,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遲泓告訴記者,截至2013年末,全省小微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24.7%,高于全部貸款13.2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末,全省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累計發行64.1億元,已發行企業達91家,居全國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