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初步敲定,8月28日,《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公示稿)》公開征集民意。根據規劃,我省擬構建“一群、一帶、雙核、六區”的省域新型城鎮化總體格局,并提出支持濟南調整行政區劃,增加市轄區,壯大中心城區規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此外,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2%左右,努力實現7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促進1000萬左右的城中村居民完全市民化。
總體格局
濟南要建成黃河中下游中心城市
據了解,山東擬構建“一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一帶(魯南城鎮發展帶)、雙核(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六區(”濟淄泰萊德聊、青濰、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六個城鎮密集區)”的省域新型城鎮化總體格局。其中,將發揮省會優勢,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優化提升老城區,加快建設西部新區、東部新區和濱河新區,建設現代化大都市,使濟南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心城市。
根據規劃,我省擬以濟南中心城為核心,構建濟淄泰萊德聊城鎮密集區。依托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以濟萊協作區建設為契機,優先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萊蕪一體化發展。依托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骨干交通,加快構筑“一小時交通圈”。
行政區劃6年建成6000個農村新型社區
●支持濟南調整行政區劃,增加市轄區,壯大中心城區規模,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穩步推進撤鄉設鎮、鄉鎮合并、撤鎮設街道辦、村改居。
●對已建成的大型農村新型社區,達到標準要求的探索試點設鎮或街道辦事處。
●到2020年,全省建成6000個農村新型社區,保留4萬個左右的行政村,建設4000個歷史文化型、特色景觀型、鄉村旅游型、農業產業特色型村莊。
●擴大縣級管理權限,賦予縣(市)政府設區市政府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凡適宜由縣(市)政府行使且法律法規不禁止下放的管理權,都要下放給縣(市)政府。設區市、縣(市)職能部門都可行使的管理權限,由縣(市)職能部門行使。
交通體系濟青2小時可達省內其他各市
●加快構筑“三橫(濟青、德龍煙威、菏兗日)、四縱(青煙威日、濱臨、京滬、京九)”綜合運輸通道。
●到2020年,要實現濟南至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可達,濟南和青島至省內其他設區市2小時可達。快速鐵路通達除濱州、東營外的所有設區市。
●95%以上的縣級行政單元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時車程內可享受到航空服務。
●形成濟青高鐵、膠濟客專、膠濟鐵路客貨分線,青銀高速和青蘭高速兩線并行的骨干交通格局。
●建設德州-上饒、濟南-東營等4條高速公路。
●構筑以濟南、青島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15個地級市為地區性交通樞紐的兩級交通樞紐體系。
●力爭2020年全省建成運行200公里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線。
2020年實現700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近年,我省城鎮化的腳步不斷加快。1978年全省城鎮化率僅13.46%.30多年過去了,目前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53.75%。但這一數字還遠低于我國發達地區平均水平。
山東城鎮化存在不少問題,市民化任務艱巨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城鎮人口中的“兩棲”人口高達900多萬人。城中村、棚戶區大量存在,在城鎮內部形成新的二元結構,也制約了市民化質量的提升。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2%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52%左右。我省還將努力實現7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促 進1000萬左右城中村居民完全市民化。
戶籍政策濟南將建階梯式落戶通道和積分落戶制度
●濟南、青島等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城市將建立階梯式落戶通道和積分落戶制度。
●濟南、青島等市城區要年均增長6萬到8萬人。
●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地方,可以參照建制鎮和小城市標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設區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證。符合條件的居住證持有人,可在居住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等權利。
●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為條件,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
社會保障農民工連續繳納公積金滿1年可申請貸款
●具有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1年以上,可以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審慎探索由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住房。
●逐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以及接受義務教育后參加升學考試的實施辦法。
●到2020年,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比例達99%。不得向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收取或變相收取借讀費、贊助費、擇校費等費用。
●依法將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納入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范圍,鼓勵靈活就業農民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并盡快實現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覆蓋。
城市改造改造6000個城中村1000萬居民變市民
●到2020年,基本完成6000個左右的城中村改造,實現1000萬左右城中村居民市民化。
●城中村改造要優先建設安置房,安置房分配后,應依法辦理具有完全產權的房產證。
●城中村村民已實現就業并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繼續參保。未參保且符合條件者可按靈活就業人員參保。
●到2020年改造城市棚戶區和獨立工礦區棚戶區150萬戶左右。
●明確禁止改變尚未搬遷住戶原有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交通等基本生活條件,不得以暴力、脅迫、欺詐等手段迫使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或搬遷。
●棚戶區拆遷安置住房建設采取原地建設和異地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優先考慮就近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