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15日訊 (記者 張帥 韓瑩)今天,濟南環保局公布了各區6月份環境空氣質量的考核結果。結果顯示,與上個月相比,進步最大的為長清區,進步3個名次,歷城區進步2個名次,槐蔭區進步1個名次;退步最大的是市中區,退后3個名次,天橋區退步2個名次,高新區退步1個名次;歷下區排名不變,第二次成為最后一名。

濟南市環保局已經連續6個月公布各區空氣質量考核結果。據了解,濟南上半年四項主要污染物同比全部改善、綜合改善率達到15.3%,藍天白云天數同比增加8.5%,連續兩個季度獲得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
排名結果凸顯PM10所占比重最高
排名結果顯示,PM10所占比重最高,一方面因為這是濟南空氣質量的首要影響因素,有“必要性”,另一方面因為PM10的最主要來源就是城市揚塵。
6月份,長清區、槐蔭區形成部門合力,持之以恒抓揚塵,帶來的是全市前兩名的PM10改善率,以及全市前兩名的總成績。特別是年初頂著“周報倒數第一、月報倒數第二”帽子的槐蔭區,奮起直追,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直接指揮了揚塵污染防治專項整治行動,8個部門、16個街道辦事處共同上陣,提出并實現了52處裸露地面100%“黃土不見天”的要求。
歷下區正承受高密度城市開發“陣痛”
據分析,歷下區稱得上“特例”,區委、區政府不可謂不重視,投入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空氣子站周圍幾乎是“東西南北中,處處在施工”的現實,讓該區再次成為總分的倒數第一。
經濟學院子站,內有經濟學院院內施工,南臨黃金山水郡工地,西有二環東路高架南延工程,北有高速花園北臨管道施工,以及全部沙土地面的49路公交車場;市監測站子站,東臨交通擁堵的山大路,再看工地,東有茗筑一品,南有恒大帝景,北有華強工地……歷下區正在承受著高密度城市開發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