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自主品牌”扎下質量病根
成立于2002年的緣緣凈水是濟南市場上第一批凈水器生產銷售企業之一,面對凈水行業的市場亂象,緣緣凈水總經理陳銘深有體會。1998年,陳銘第一次接觸到凈水產品,就以“凈水器總匯”的名號從浙江臺州一帶代理產品在濟南人民商場、銀座商城、三聯家電等賣場設立專柜售賣。
當時一臺機器賣到4000元,市場最瘋狂的時候,陳銘一天在一個賣場銷售產品即可純利5萬元。但好景不長,隨著凈水產品質量問題不斷涌現,大量品牌逐漸退出市場,這讓以經銷商身份打市場的陳銘陷入了被動。
“國內凈水行業,剛開始時實際上并沒有自主品牌的產品,都是所謂的國外引進。而且大多走直銷模式,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更沒有相應的售后服務。而且在九幾年打著國外高新技術凈水產品旗號的國產小品牌在濟南就有不下二三十家。再加上假冒國外產品貼牌生產的小作坊就更多了。”山東省家用電器行業協會家用水處理設備專業委員會會長田占軍道出了其中原委,“如此一來,產品質量問題頻發也就不是什么奇怪事了。”
出于對凈水行業的認可和期待,陳銘決定做自己的凈水機品牌,緣緣凈水由此而來。
噱頭多價格高引發市場亂象
大型家電企業像美的、海爾、史密斯等進軍凈水行業后,市場進入洗牌期,一些小品牌的淘汰造成沒有售后服務的“孤兒產品”增多,消費投訴由此越來越多。
與投訴多一樣,營銷噱頭花樣多、產品價格虛高也是市場亂象的重要特征。記者走訪濟南某大型商場看到,功能水、離子水、磁化水、量子水等概念仍是部分商家吸引客戶的主要噱頭,再加上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產品價格,著實讓很多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三聯商社美的凈水機專柜銷售人員田愛情告訴記者:“目前的家用型凈水機主要分為超濾、納濾、反滲透三類,價格在千元以下的幾乎全部是超濾式,管線三/四級反滲透凈水機價格多在3000元到5000元之間,最高端的一般也不會超過7000元。”
記者了解到,還有一些不知名商家在居民小區開展免費安裝凈水機的活動,這在田愛情看來,大多為虛假宣傳。她認為,一方面凈化后的水品質很難保證,另一方面單是用一年需換四五個濾芯的錢,商家也就把凈水機的錢賺回來了。
行業自律能否升格為“標準”
一個成熟的行業應該有其合適的“門檻”。“2002年以后,和我同一時期做凈水器生意的人轉行了很多。盡管凈水是一個朝陽行業,但還沒等行業成熟起來,就已經陷入了不重質量、低價競爭的泥淖。”陳銘說,“以前申請一個涉水批件只能生產一款產品,‘門檻’很高。而現在申請一個批件就能生產一個系列的產品,成本大大降低。但卻讓消費者看不清哪些產品貨真價實,也讓好的商家看不清真正的市場在哪里。”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對凈水行業還未曾發布過強制性標準,而相關的行業協會也多以自律公約為主,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監管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行業亂象的發生。
以山東為例,據田占軍介紹,目前在省家電協會水家電專委會備案的凈水機生產和銷售企業只有十幾家,不及市場上售賣品牌總量的十分之一。而之所以遲遲不能出臺相關標準,主要是由于凈水行業存在其特殊性,企業經營涉及衛生、經信、質監、工商等多個主管部門,監管步調難以統一。
近日,省家電協會水家電專委會發布《山東省家用凈水行業管理辦法》(僅對會員企業有約束力)、“山東省家用凈水行業誠信公約”,旨在從企業備案管理、認證銷售網點、人員持證上崗、發布行業400咨詢投訴電話等多個方面入手,為商家和消費者護航。田占軍表示,目前有兩種可以嘗試的路徑加強監管力度,一種是以某主管部門規范、規章的形式盡快確立地方標準;另一種是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將行業規范上升為強制性行業標準。
陳銘向記者坦言,希望今后凈水行業的監管力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