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和棗莊滕州,養殖戶每賣一頭豬就要虧200多元;在煙臺,農貿市場的豬肉價格再次下降,甚至跌至幾年來的低谷。近一段時間以來,省內多地豬肉價格持續下降,據介紹,目前市場上毛豬存欄量多,市場供大于求是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不少養殖戶預計,今年“五一”之后價格會有所上升。
賣一頭豬要虧200多元
今年是滕州生豬養殖戶郭金乾養豬的第13個年頭,以他的經驗,養豬是“三年一個環節(周期)”—— — 賺兩年虧一年。“從去年開始,能感覺出市場的不景氣,現在毛豬出欄價格每斤是4 . 8元到5 . 2元之間。”郭金乾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玉米價格1 . 1元/斤,加上其他飼料能達到1 . 7元/斤,三斤料才能長一斤豬肉,這樣算下來,出欄價5 . 4元/斤才夠料錢,再算上人工費、防疫費用等,出欄價格6元/斤才不虧本。而一頭豬出欄斤數一般為二百三四十斤,目前的出欄價格每斤平均5元,意味著賣一頭豬就虧200多元。
在煙臺,春節前每斤豬肉的價格就已跌至10元左右,近期,煙臺農貿市場的肉價再次下降至每斤8 . 8元,跌至幾年來的最低谷。與此同時,市區農貿市場的生姜價格基本都在每斤8元以上,部分生姜價格已漲到每斤9元,豬肉價格和生姜價格差距越來越小,甚至不敵生姜。
豬肉每斤跌3元,銷量也降一半
20日,記者從德州市德城區各大市場了解到,豬肉價格由12元/斤下跌到9元/斤。20日11點左右,三八路便民市場的豬肉攤位前很冷清。“豬肉價格從春節以后就一直下跌,每斤下降了3元左右,然而銷量也下降了一半,現在每天的銷量還不到100斤。”市場里的李師傅說,近半個月的時間價格一直下跌。記者在城區多家超市內發現,五花肉也下降到了9元/斤左右。
運河開發區北廠西南街有不少養豬戶,“我們村西頭整個胡同里都是養豬戶,今年差不多都得賠錢,去年春節期間豬肉的價格也有所下降,但還能保持在10元/斤左右。”養豬戶孫師傅說,一頭豬差不多100公斤就得出欄,“過了這重量喂飼料多卻長得慢,賠錢會更多,由于價格低,不少養殖戶舍不得賣,希望價格能上漲一點。”
市場上存欄量多供大于求
滕州物價部門表示,在整個產業鏈中,養殖的勞動成本最高,按說應該獲得最多的利潤。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了解到,中間環節包括豬販子和豬肉定點屠宰點,兩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比較復雜。多位養殖戶介紹,毛豬到了出欄的時候,就會有固定的豬販子開車去收豬,然后拉到定點屠宰點宰殺,宰殺之后再批發給豬肉零售商。一位養殖戶介紹說:“定點屠宰點一頭豬會收取40元的宰殺費用,或者留下豬大腸、豬血和豬毛等下料,有的甚至會留下豬頭,這些東西加起來得20斤以上,按照8元/斤來算,就得160元錢。”
針對此說法,滕州市定點屠宰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說:“目前定點屠宰點是不收取宰殺費用的,但是需要留下豬大腸、豬血和豬毛這三樣東西,以此換取定點屠宰點工作人員的勞動。”但有養殖戶反映,去定點屠宰點宰殺豬,也得需要關系,不然留下的東西就多。而豬販子是“豬肉鏈”上最大的“贏家”。
滕州物價部門表示,前幾年養豬掙錢使得目前市場上毛豬存欄量多,市場供大于求,利潤分配不均則是養豬戶虧本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中間環節確實有壟斷因素,則會盡力從中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