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農民工、編制外用工、勞務派遣用工同工同酬,這讓廣大勞務派遣人員有了盼頭和奔頭。"1月18日,臨沂代表團的農民工代表何中菊和兩位基層代表聚在一起,圍繞"同工同酬"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在我們單位,農民工、城市職工、勞務派遣工之間并沒有身份差別,收入只與崗位、技能水平掛鉤。一些高水平的一線技術工人,收入比辦公室工作人員還要高,'金藍領'每個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何中菊是莒縣陵陽鎮何家疃村人,2006年她來到臨沂山東天元工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后勤工作人員,收入穩定,后來在臨沂買了房安了家。"去年我們單位剛集體漲了一次工資,勞務派遣工在企業里基本能實現同工同酬,這讓我們感到很有奔頭。但是,我也了解到在國企和醫院等事業單位這點還難落實。"何中菊說。
在有些醫院里,勞務派遣用工性質的護士,雖然和正式工做著同樣的工作,付出同樣的努力,每月收入卻要少六、七百元,更沒有相應的福利待遇,員工的積極性受到挫折。何中菊認為,勞務派遣工只是一種靈活的用工形式,不能成為"工資低,待遇差"的代名詞。她建議加大對機關事業單位勞務派遣用工的檢查力度,同時相關單位可以出臺措施,讓部分優秀勞務派遣工有機會轉為正式工,讓他們看到希望,激發大家學技術、比奉獻的熱情,這也有利于職工隊伍的穩定。
同工同酬、工資性收入和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這些民生舉措是基層代表們頗為關注的問題。省人大代表、郯城縣馬頭鎮田站村黨支部書記陳玲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田站村是一個有1700多口人的大村,每天面對的工作千頭萬緒,她已經當村支部書記12年了,每個月的基本工資加上考核收入不到1000元,"報告里說'切實提高基層干部和教師的收入',道出了我們農村干部最迫切的心聲,盼著今后收入能夠有所提高。"陳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