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今天(15日)召開的2013年山東省基本民生保障概況發布會上,獲悉兩組數字:去年,山東投入10億資金支持養老服務建設;山東已連續6年提高農村低保補助標準,去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421元、每人每年2510元。另外,記者還從會上獲悉,今年春節期間,全省各地采取發放取暖補貼等形式,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四市取暖補貼擴至農村低保對象
據了解,全省各地普遍為城市低保對象發放每戶200至2000元不等的取暖補貼或減免一定的取暖費用。濟南、青島、東營、煙臺等市則將取暖補貼發放范圍擴大到農村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和低保邊緣家庭。山東各地還通過資助敬老院冬季取暖用煤的方法,有效減輕養老院取暖資金負擔。
針對流浪乞討人員,省民政廳從2013年12月初至2014年3月,在全省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全面排查本地區流浪乞討人員情況,并公布全省17市救助管理機構地址及救助電話,確保流浪人員安全過冬。目前,省民政廳已組織檢查組,督察了90%的市,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機制建設、救助機構管理制度建設、救助責任到位、工作落實等情況進行了督察。
10億資金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去年,山東列支10億元專項財政資金,安排5625畝養老用地指標,用于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2013年,全省新增各類養老床位達8.9萬張,各類養老床位已達4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27張。“今年確定新增床位6.5萬張,也就是在2015年前,山東養老床位將達到50萬張,千名老人會有30張床位,5年之內幾乎翻了一倍。”省民政廳副廳長周云平表示。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個設區的市,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采取政府向中介組織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向困難老年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推動了老年福利工作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的轉變。去年,山東還投入1.68億元資金,建設農村幸福院2816處,搭建起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平臺,探索出一條破解農村養老難題、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的新路子。
連續6年提高農村低保補助
去年,山東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421元和每人每年2510元。截至2013年,山東已連續6年提高農村低保補助。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17市已全部出臺農村低保提標文件,普遍達到或超過了省政府規定的基本標準。目前,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421元和每人每年2510元,較上年分別提高了51元和296元,分列全國第8位和第10位。省級財政同時提高了對東、中、西部農村低保資金補助標準,由上年的每人每月40元、64元、82元分別提高到44元、72元、94元。
隨著低保標準提高,低保管理和核查也將更加嚴格。“低保認定管理中心現在已獲得編辦批復,今后對低保家庭認定工作將會更加嚴格,今年有望實現網上低保戶資格核查。”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陸續有13個信息核查部門“接入”低保家庭收入審核系統,目前各地市已經開始查閱低保戶房產、車輛登記等信息。
周云平表示,為了杜絕“關系保”、“假低保”,低保審核還與審計部門、紀委聯手,查找低保審核中的“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