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國空氣質量平臺
手機客戶端明天上線
新的全國空氣質量平臺將于明天正式上線。該平臺將囊括所有納入監測的19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信息,供公眾查詢。此外,新的手機客戶端也將同時上線。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介紹,公眾可通過環保部或者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官網登錄該平臺。記者注意到,平臺上將顯示了全國190個城市空氣質量、近千個監測站點空氣質量以及24小時變化趨勢等信息,還能看到過去監測站點過去兩周的污染物變化情況。
明天上線的手機客戶端“全國空氣質量”,首頁顯示整個城市空氣質量詳細信息,還能查看全國空氣質量的城市排名。該軟件已能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百度手機助手等網站下載。
羅毅表示,平臺上顯示的數據信息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監測站點實時采集,然后直接傳輸到平臺的數據庫。新平臺改進了顆粒物空氣質量指數AQI的計算方式,由過去的24小時滑動數據平均值改為實時每小時的數值,更接近民眾的實際感受,“我們已經下發通知到全國各地,明年起都按這個方法計算AQI。”
明年底公布京津冀長三角
和珠三角污染源解析結果
進入秋冬季節,東三省、華北地區、長三角等地區接連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有學者提出擔憂:這三大地區的霧霾帶正在連成一片,成為覆蓋數百萬平方公里地域的霧霾區。對此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三個霧霾帶會連成一片。
朱建平說,根據霧霾產生的原因,一個是污染物的排放,一個是不利的氣象條件。我們觀察到河北的南部和北部有完全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類型,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地的氣象條件也完全不同。他也表示,現在要密切關注這兩個區域霧霾的發展,尤其是要重點做好兩區域中間安徽、山東南部、江蘇北部等地區的環保工作。
針對日前中科院發布的PM2.5源解析成果,朱建平透露,目前我國有25個城市正在進行污染源解析,但解析時間較長,且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朱建平不對中科院的成果作出評價。記者了解到,環保部在今年年初作出部署,到明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明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源解析結果將公布。“目前不完全清楚污染源的情況下,我們只有進行各方面的污染物控制,有解析了之后再有的放矢。”
本報記者 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