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鎮失獨老人每月可領340元
計生特困家庭扶助金標準每人每月
2008年
子女傷殘
80元
子女死亡
100元
2012年
子女傷殘
110元
子女死亡
135元
2014年起
子女傷殘
城鎮
270元
農村
150元
子女死亡
340元170元
記者12月26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悉,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要加大經濟扶助力度,做好養老保障工作,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廣泛開展社會關懷活動。
困境
八成計生特困家庭憂養老
一些計劃生育家庭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導致獨生子女傷殘、死亡,遇到一些特殊困難。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是指獨生子女發生傷殘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家庭。
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司長王海東表示,根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12年對15個省(區、市)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抽樣調查,盡管國家和地方采取了許多措施和辦法,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仍然面臨生活保障、養老照料、大病醫療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難。比如,有80%的調查對象擔心養老問題。
現狀
逾40萬失獨老人領扶助金
為解決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難,2008年,國家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獨生子女傷殘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自女方年滿49周歲后,夫妻雙方分別領取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傷殘)或100元(死亡)的特別扶助金。2012年,特別扶助金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傷殘)、135元(死亡)。這是國家針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制定的一項基本扶助制度。2013年,全國領取特別扶助金的特扶對象共67.1萬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對象40.7萬人。
扶助政策
失獨扶助金標準城鄉差一倍
王海東表示,考慮到我國當前城鄉實際差距及城鄉居民生活費用支出不同,城鄉實行不同的特別扶助金標準。自2014年起,將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特別扶助金標準分別提高到:城鎮每人每月270元、340元,農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動態增長機制。中央財政按照不同比例對東、中、西部地區予以補助。
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訂具體政策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按照規定落實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所需資金,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建立計劃生育公益金或生育關懷基金。
優先安排入住公辦養老機構
通知明確,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參保繳費補貼。對60周歲及以上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特別是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要優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中的生活長期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
通知要求,各地要將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給予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幫助其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鼓勵和支持各級醫療機構開通“綠色通道”,建立社區醫療服務巡診制度,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提供便利的就醫條件。
再生育可報銷費用或得補助
通知提出,對有再生育意愿的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參加生育保險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要將其接受取環、輸卵(精)管復通等計劃生育手術及再生育服務的醫療費用按照規定納入支付范圍;免費向農村居民提供取環、輸卵(精)管復通等計劃生育手術服務,并給予住院分娩補助;
對確需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要做好咨詢指導工作,給予必要幫助。
通知強調,對生活貧困、住房困難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申請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要優先給予安排;對農村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要按照有關規定優先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范圍。對符合條件、有收養意愿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其收養子女。此外,還要加大對殘疾獨生子女的幫扶力度,逐步實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鼓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故事
失獨家庭“抱團取暖”
哈爾濱的一對夫婦幾年前失去了他們的獨生女兒。女兒當時在北京讀大四,實習期間在外租房,因為長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識者奸殺并被殘忍分尸拋到小湯山。女兒去世后的四年間,這對父母一直在尋找兇手、打官司。四年間,他們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飯菜,因為他們覺得女兒慘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后結束,兇手被繩之以法,媽媽爬上小湯山垃圾山頂放聲大哭。“墳墓里如果是我,該多么幸福。”這位媽媽說。在唯一的孩子離去后,養老成了首要問題,入住政府養老院需要兒女簽字,這讓沒有兒女的他們無處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币晃皇И毟赣H說。此外,歧視、健康等種種問題也接踵而至。絕大多數失獨家庭最終都開始遠離正常社會,以“抱團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對未來的生活。
建議
“三管齊下”幫助失獨家庭
如何解決失獨家庭目前面臨的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史柏年提出了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齊下”的辦法。
“從經濟來講,要把對失獨家庭這樣的風險補償標準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稱:“要發展社會性的養老,包括機構養老以及社區養老!
“第三個層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說,“社會公眾的理解很重要。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意識,失獨家庭并不是問題家庭,媒體報道也不要把他們標簽化。”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認為,“幫助失獨群體走出陰影,政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也有這個責任。例如像病人在醫院搶救需要家屬簽字的規定應該考慮修改,例如社會組織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讓失獨家庭走出陰影。”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京華時報》